分享

《黄帝内经》鉴赏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6-06

《黄帝内经》鉴赏

原创2021-06-04 18:12·典籍品鉴生活杂谈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医学著作,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经典典籍,它以深邃的理论和智慧,为历代医学家所瞩目,也为世界医学所关注。

本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史上颇有争议,《汉书.艺文志》除著录《黄帝内经》十八卷外,还著录了《黄帝外经》,书称黄帝,显系托名,成书有说出于战国,也有说出于秦汉,实际上,可能是经历了从战国至秦汉一个较长的时间,由几代人共同完成的。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构组成,《素问》一般认为是黄帝向歧伯问人的素质,即“性情之源,五行之本”,《灵枢》则是探求“神灵的枢要”,关注人的精神世界,该书理论上最大的特点是既有整体性又有具体性,讨论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内径》还应用阴阳五行学说,概括地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情志特点、病理变化、诊断原则、治疗原则,以及药性特点等的统一性,《内径》主张人们顺应阴阳五行为基础、消长、转化的规律,服从阴阳相互制约、不偏盛不偏衰的机理,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也是《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它联系自然界和人体结构,如“木”代表时令中春季,事物发展的开端等,相对人体,“木”代表五脏中“肝”、六腑中的“胆”,五官中“目”、形体中“筋”,情志中“怒”等,都是相互关联的有机体,五行相互滋生,相互克制,他们之间这种关系不断维系着自然界及人体的平衡协调,一旦失调,就会波及人的生理及心理,产生疾病,因此应根据疾病的复杂变化,针对病因诊治,由表及里,对症下药,达到治本目的。

《内径》还提出脏象理论,认为人体器官分脏、腑、奇恒之俯三大类,“精、气、神”为宗里,“精”与生俱来,为先天之精,饮食为后天之精,包括精、血、津、液,“气”一指自然物质,如水谷之气、吐纳之气,二指脏器活动能量,“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魄、意、思、虑等,一些内象功能描述十分深邃,如“心主阴阳、血脉”,“胃主纳水谷”,“脑为髓海”等,人们知晓这些机理,就可以找到诊断、预防、养生的原则。

《黄帝内经》从科学意义讲,它建立了另外一种多元的科学形态,为中医药文化的源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从医学意义上讲,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医的对抗消切的医疗方法,即非对抗性治疗的和合思想与治疗方法;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儒家是崇阳抑阴,道家是崇阴抑阳,《黄帝内经》强调“阴阳相合之道”,这些古老的医学理论和论述,为中国古代中医学说奠定了基础,随着当今国民养生、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寻求健康饮食、延年养生的需要,这部千年相传的医学瑰宝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

下期典籍鉴赏之文史篇,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