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见天日的明祖陵

 太乙ocwfrzeutj 2019-01-10
2019年01月10日  星期四   
重见天日的明祖陵  
  
沈栖  
 
  提起江苏盱眙,人们自然会想到那里盛产的小龙虾。其实,盱眙还真有一个攀“龙”的地方:明祖陵。

  从城区驱车10分钟即到了陵址。一路上,友人讲述了当年朱元璋为何要把明祖陵建造在盱眙。据《泗洪合志》所述:泗州(在今盱眙县内)城北三十里,有个杨家墩,是朱元璋的曾祖父丧葬之地。有道士曾预言:“葬此可出天子。”另有一说,杨家墩近水,龙脉所在,堪为风水宝地。朱元璋选此建陵,重葬其高祖,以期皇运长祚。说来也玄,前些年,有卫星航拍的画面,显示明祖陵处于天地双龙的“心脏”部位,“天龙”的龙头是洪泽湖,龙身是整个淮河,“地龙”则是淮河的全貌,形象生动,世人无不惊叹古人观风水的能力。它也为明祖陵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近年来游客甚夥。

  作为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明祖陵始建于其立国之前的元朝末年,大体仿唐追宋。《帝乡纪略·建置》对明祖陵的布局有详细记载:“皇城正殿五间,东西两庑六间;东宫具服殿六间,值房十间”,另有神厨、神库、酒房、宰牲堂、斋房等。皇城为砖结构;内城为夯土建筑,周长四里十步;外圈土城为九里三十步,城内广植松柏。我之所以转录史载,是因为今人所看到的明祖陵现状与历史上的原状存有某些差异。史有大明王朝“肇基帝迹”之称的明祖陵曾一度在人间“消失”!

  公元1680年,黄河夺淮,这座营建28年的明祖陵与泗州古城一起被埋葬于滔滔洪水,成为了我国唯一的一座“水下皇陵”。之后300多年间,“洪泽湖下有个大墓”——一代皇陵留于世间的只剩下了这句当地居民代代沿袭的传言。1953年春旱时,明祖陵的高大建筑物顶部曾微微露出水面,但旋即又被湖水埋没,当地人惊喜地称之为“大墓头”。2011年5月,江淮一带连日遭逢罕见大旱,洪泽湖水位线下降,似近死水位,杨家墩惊鸿一现,潭底竟出现了奇迹:9个拱门及拱下的横梁和甬道顶端尽数露出了真容,即便它们的大部分还深埋在潭底的层层淤泥下,但仅一个轮廓、一方格局已令观者震撼。

  重见天日的明祖陵,由于岁月的浸淫和湖水的侵蚀,已变得残缺不全、破损不堪。五六年来,当地政府投资上亿元修复,依据史载的规模和样式重建了南红门、中正殿、九龙壁、龙飞大道、金水桥等,但毕竟年代久远,有些古迹难以复原,如神道两侧的石雕,望柱已是断裂,武将文官有的也是少胳膊断腿,诸多的神马、麒麟几无完整;至于规模最为庞大的享殿已不复存在,仅存24根粗大的柱基,显得空荡荡,一旁铭牌的文字让人们领略了当年的辉煌。

  明王朝崇尚厚葬,卜选“风水宝地”,大修帝陵。凤阳明皇陵、南京明孝陵、北京十三陵、钟祥明显陵和盱眙明祖陵构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完整、最庞大的帝陵体系。尤其是这座营建最早的明祖陵,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及建筑石刻等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