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些餐厅,价格便宜,只是晚餐菜色不固定,菜市场剩什么吃什么,至于做出的菜怎么样,全靠现场发挥。 这样的店,你来么? (看完支付宝账单哭晕在厕所的小益表示:走走走,吃得起。) 这两家店在台中市,它们都属于“七喜厨房”:一个在华美社区,一个在育德路,每到饭点,店门口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排起长龙。 店的附近有菜市场,这是店员们日常“扫荡”的地方。每天下午两点,菜贩们看到他们的小车过来,就乐呵呵地把卖剩的菜放上去,毫不吝惜。 “不要说配合了,其实我们应该感谢她们。差不多在 30 年前,中午过后就会有人来低价收购那些卖不出去的菜,现在都没有了。”大家一脸满意。 怎么回事?送菜还谢人? 原来,很多菜只是长得丑,或稍微磕碰到,就卖不出了;当天卖不完,第二天更难,其实味道和营养都不差的,却只能下架,菜贩自己吃也吃不完,送也送不完,经常只能扔了。还有猪骨、内脏肉这些,如果卖不完,经常也只能浪费掉。 现在有人来收去做公益,大家眼前一亮,觉得很好。 于是苹果、梨、萝卜、蘑菇、生菜、猪肉等来到这家店,开始了新生。 附近的义厨,多是当地退休的妈妈们,准时来到店里,用犀利的眼光先打量一下今天都收到了什么菜,然后整理出够用的,结合店里的其余材料即兴发挥,做出各种美轮美奂的菜肴。 ▼ 这样的 ▼ 这样的 觉得丑?熟了就好看多了。 ▼ 想换口味?那, 捡点当天卖不完的海鲜吧。 ▼ 用自制咖喱调制的料理, 不仅营养高,味道在台湾 也独一无二。 ▼ 每天收到的菜不同,新菜单一波又一波地推出,各种口味的新菜流水般上线。别人换菜单是为了增收,这里却是自助取餐,给钱随意; 没错,吃了这顿饭,你觉得值多少,就给多少。 这是因为,七喜厨房的最大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为了减少浪费。 什么叫做佛系剩食?这家店就是! 佛系剩食: 不必工作,不必收菜,不用下厨, 时候到了自然就有鲜味剩食可以吃 (还可以当枕头睡) 01 也许你很难想,在台湾,有必要这么节省吗?哪有那么多的人吃不饱饭,有必要为此专门做一个社会企业吗?答案是需要的。 在物资丰富的时代,人们更容易不担心食物问题,而导致浪费。在台湾,食物自给仅占三成,而食物被浪费的问题却很严重。每分钟,有456公斤食物被丢掉,一次性废物更是不可估算。 食物的浪费问题不止厨余。从食物的种植开始,长得丑、不卖相会被丢掉,运输损坏或保存不当,也导致了一些食材耗损;再加上市场上卖不出去的,大量食物就这样进入了垃圾。 七喜厨房要救的,正是这些卖不出去、丑、但能吃的蔬果。 ![]() '很多食物其实在产地或市场就被丢弃了,大家看不到剩食,自然不觉得台湾有严重的剩食危机。” 创始人杨千喜曾在市场待过,知道菜贩每天都要扔掉很多菜;在社会上,有人卖着50元的钱包,要为10元讨价还价半天,而在古董交易所的人随便一开口就是10万起步。这都是她的真实经历。 “一个台湾,两个世界”,杨千喜心里总想做点什么。她的妈妈是流浪动物干事,从小她就有深深的同理心。 02 她是个脑洞大开、平时停不下来的女孩,19岁早早有了自己的网页设计工作室,却想着万一市场饱和了呢,随手就关掉工作室,跑到各个行业闯荡,百货、餐饮各业都做过,5年里换了20多份工作。 而26岁时突如起来的一场大病,使她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 如果我还剩下40年的时间,那我要用来做什么?我想为90%的人而活,我想知道一个问题:如果用40年的时间做一件改变世界的事情,那么我可以改变世界到什么样的程度? 那时,几近一无所有的她还没有想过,未来自己居然建起了价值百万的七喜厨房。 ![]() 这一切,还是出于一场偶然: 在餐饮店每天做咖喱的杨千喜,经历也有点像菜贩:每天忙两小时做咖喱餐,却经常遇到卖不完的情况,送给朋友吃也吃不完。 于是,她开始把做好的咖喱餐食物送给一些精神病患、家庭情况不好的妇女、流浪者等,稍微帮助他们的生活。 送出了几百份咖喱后,她突发奇想,不如做个“自由取餐,自由定价”的活动,让大家直接到店里来吃,这样也更温暖。 结果一觉睡醒,帖子火了,转发次数比她的粉丝数还高,网友们纷纷热情表示:不错呀,要吃要吃。 从此,她的生活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那条“万恶”的帖子 ![]() 她仔细地看了每一条评论,也发现一个问题:大家似乎觉得这是一个剩食餐厅。 哎,那就做个剩食餐厅呗。她的手头只有5万新台币,其中4万还是借来的。 她在附近的向上市场“潜伏”了几天,观看每天那些不好卖的菜会如何;看了几天,她大致摸清了市场的基本情况,于是清清嗓子,上去告诉摊商们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大部分菜贩都同意了,而且大为赞许:多好呀,节省食物,还能做公益。 ![]() ![]() 2016年4月,七喜厨房在华美社区建起了第一家店。 03 每天下午两点,杨七喜就和员工一起到菜市场,在各种摊位“扫荡”。 ![]() 她希望能建起一个消灭被浪费食物的厨房,让大家都可以一起“用肚皮拯救世界”,也希望大家在这里学到关注食物剩余的问题。 来到店里吃饭,是随意给钱的,或用带来的物品抵食物,或者通过洗碗、帮工等抵饭。 起初,厨房只有12个座位,1天只要收1个摊的剩菜,就能满足晚餐需求。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1个摊位就不够吃了。 大家可以帮消灭食物,也可以当义工帮助店里各种事务,例如帮做晚餐;也可以将自己不需要的食物带到店里的“共享冰箱”,分享给其它人。 ![]() 这些看似简单的流程,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当时31岁的她天天睡不到4小时,被店里各种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冰箱故障、持续亏损、负债一天天扩大…… 正当几乎到达临界点的她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萍水相逢的阿姨给她的账户打了5000元的私房钱:“阿姨不懂你的计划,但我知道你在做伟大的事,这些私房钱是阿姨的‘百倍奉还’。”原来这是她曾经帮买过机油的一位阿姨。 本以为自己做的是一件小事,没想到阿姨居然认真地记着。她忍不住红了眼眶:“我觉得自己好幸福。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权利这样幸福地生活。所以就算只有我一个人,也要一直走下去。” “我相信,不要放弃,就不会失败。” 不需要的菜会放在门口,路过的人可以直接自取。 ![]() ![]() 店里还有“便当好朋友”活动,客人们只要自带餐盒,只需要1000元台币,就可以领15次便当。 当然,为了环保,便当盒需要自己提供哦,一次性塑料饭盒就不要了。 ![]() 还有招揽顾客的猫!!!每天负责卖萌和诠释佛系。▼ 猫爷平时还会帮发公告 ![]() 不到一年时间,华美社区厨房已经干掉了4吨蔬果,有了固定合作的6家菜摊、2家水果摊,平均每天可以收到20斤以上的剩食,还有60多位志工帮忙,食客也越来越多。 ![]() 这家自由定价的厨房,也慢慢进入扭亏为盈的时期。 看着厨房越来越兴旺,杨七喜又开始有了别的想法: 一家12个人的店影响力有点小,我要探索一种更大的可持续模式,让它复制到整个台湾。 04 那时,正好有一家育德路的餐厅正在转让,她立刻做了企划书,到处借钱,迅速租下了这家店,准备做剩食餐厅。 “如果失败,设定的底线是负债五百万,而且只是一个人的失败,但如果成功了,运营模式被摸索建构出来,把社会问题转化成社会资源,就是整个台湾的成功。” 七喜厨房的经验,得到了充分应用。不同的是,它的模式更为商业化。 每天的食材,是从厂商那里收来被淘汰的蔬果肉类,由专业厨师操刀。 中午是普通餐厅,低价销售各种好看便宜的套餐。 晚饭和华美七喜厨房一样,采用自由定价的形式,每天也有络绎不绝的人过来吃饭。每晚5点,他们就过来排队领取限数量的号码牌。 每天,这里能回收100-200斤的剩食,晚餐能供给10道菜。 这家店的尝试非常成功,盈利开始累积起来。这种白天餐厅、晚上自助餐的方式,被证明了是可行的。 ![]() 除了吃,杨七喜还以这两个厨房为中心,让大家一起开心地加入各种有益地球的社区活动。这种温馨,这才是杨七喜真正想看到的。 她发起“明日生活体验”,号召大家将干净塑料袋或纸袋、纸箱,或即将到期的茶包或冲泡饮品,可以送到这里换取剩食面包或甜点。这些袋子或纸箱经过整理后,又送回菜市给摊贩们,实现循环利用。 发起“免费市集”,大家可以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带过俩市集上,做一个交换; 发起“零废弃聚落”,鼓励通过手工、艺术等方式让废弃物品重生; ![]() 还有,通过设计各种纸胶带交给单亲妈妈、更生人、街友等群体在街销售,让他们多一份工作,还连接起一些不知名的艺术家。而贩卖所得,会捐给需要的社会团体。 ![]() 发起“共食好朋友”,让一群陌生人一起开心地吃朋(dùn)友(fàn)。 ![]() 在多家合作的商店门口,他们一起放置TNR木箱,进一步带猫咪结扎、野放。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当季最可能剩余的食材,七喜厨房还发起制作《格外气节报告书》的田野调查计划,号召人们在网上关注这些可能被剩余的蔬果; 同时,还致力于创造社会救助网和剩食回收网络,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如何加入,精确地帮助甘苦人。 …… 从一个厨房到推动整个台湾,这个女孩的脑洞只多不少,你永远猜不出她接下来会干出什么。 ![]() 当时,建立起育德路的剩食餐厅,一度让到处借钱的她负债将近500万。对此,她却不是很在意: 她的眼光看得更远,考虑的是整个台湾的变化: “就如同我一直秉持的信念,如果我一个人失败了,它就是我一个人负债,但是如果成功了,它就是全台湾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