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bodleian library 2019-01-11
《史记》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全面继承了屈子生命精神的辞赋家,是西汉的贾谊。

  贾谊是洛阳人,年十八,才华颖发,为乡里所称,河南太守吴公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做上廷尉之后,向汉文帝推荐贾谊,遂为博士。贾谊当时年才二十余,在所有博士中年纪最轻,但能力也最强,甚得文帝信任,一年即超拔为太中大夫。但他给汉文帝的建议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绛侯周勃、灌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之之属竞相在文帝面前毁谤他,说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渐渐疏远他,不采纳他的建议,并将他贬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听说长沙地势卑下,气候潮湿,自度性命不久,兼以迁客之心,意不自得,临湘水而作著名的《吊屈原赋》。这篇赋因纯系个人情感之寄托,故而特别近于屈子的赋。

  《吊屈原赋》的第一段先交代了作赋的缘由,但已倾注了充沛的情感:“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接下来他列举种种不合理的现实:鸾凤伏窜于地,鸱枭翱翔于天;不像人子的“闒茸”,因善于溜须拍马而得志,贤人圣者,却因性情方正,而横遭贬抑。伯夷是千古知名的清高之士,世人反颠倒价值,以盗跖为清廉,以伯夷为贪。在不辨真伪、思想淆乱的世人眼中,莫邪这样著名的利剑,竟不及铅刀锋利;转弃周鼎,把破瓦壶当成宝;让疲乏的牛去驾车,以行步迟缓的驴在两旁共驾,却让骏马去拖曳沉重的盐车。殷商时传下的礼帽“章甫”,被用来垫鞋底。如此现实,让贤良方正之士情何以堪!

  他感叹屈子“逢时不祥”,不由生发出对屈子的同理心:“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离即罹,遭受,与《离骚》之离同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