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子思维的阳明心学解读

 昵称33542116 2019-01-11

文 / 泰山管理学院·新儒家管理模式研究中心  白立新


注:本文是白立新教授在第二届量子管理(同济大学)论坛上的演讲稿节选。

我认为,量子思维具有五大特征,下面我们用阳明心学的观点来解读一下。

       1. 不确定性

历史上一直对阳明心学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行善去恶是格物”有所争议。这期间,判断事物的善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就是这个事物的善恶,既有判断者本身的原因(格者正也,端正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有事物本身的原因(穷究事物之理于事事物物),任何一端的原因,都会导致对事物判断的不准确性。


     2.量子跃迁

量子跃迁,是微观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由于微观粒子的状态常常是分立的,所以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常常是跳跃式的。量子跃迁发生之前的状态称为初态,跃迁发生之后的状态称为末态。在外界作用下,量子跃迁呈现任何一种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

从心学角度而言,存在两种量子跃迁态:

低级:未经过修身或修身不到家的人,处于“人心惟危”的散漫“跃迁”状态:起心动念此起彼伏、瞬息万变,会有比较明显的散漫性、随意性。

高级:从阳明心学而言,修行达到“此心不动”的境界之后,会随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随机而动”,进行精准定制化思维转变,也具有量子跃迁性。

      3. 主观意识的参与性

量子系统认为主体和客体不是分割的,主体不可能独立于客观环境之外,而是参与其中,主体在世界里面。量子思维认为世界是参与型的,观测者也是被观测事实的一部分,观测者是促使观测事实发生的因素之一。

这种主观意识的参与性,与著名的阳明心学典故“阳明格竹”特别一致。青年王阳明一心想成为圣贤,一直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为了实践,他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能够格出竹子之理,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自己更因此而病倒了。龙场悟道之后“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提出了“格者,正也”,端正自己的态度就是格物,革除心上的私欲蒙蔽便是格物。这种格物观,和量子思维的主观意识的参与性非常一致。


   4. 多样性与关联性

世界是“多态叠加”的,存在多样性、多种选择性。

在我们做出决定之前,选择是无限的和变化的,直到我们最终选择了,其他所有的可能性才崩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混沌系统会因一个微小的输入而被强烈干扰。在薛定谔的猫试验中,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猫是死是活。

阳明心学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叫做“岩中花树”(又称山中之花):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正是这种复合、复杂、迭代性的“一时明白起来”,这一看,把外在的花在内心世界里瞬间点亮了。


     5. 关联、重叠、系统性

要发现、测量和利用一个微观粒子,必须在定义其关系的大背景下进行;“鱼是在水中,但水也在鱼中”他们处于一种共生的平衡中。

量子组织对其所处的环境更为敏感,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

在拙作《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中,我把阳明心学的现代哲学意义归纳为“构建主体、连接客体、万物一体”。这句话的背后,是想阐述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人其实都同时生活在三个本体世界、主体世界和客体世界里,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三体人”,这个三体人是互相关联、互相重叠的系统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