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经验,我们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 根据过敏性哮喘情的严重程度将支气管哮喘份为表证、表里夹杂证和里证三大类。 过敏性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称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哮喘发作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 表里夹杂证主要是指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或过敏性鼻炎患者已发展为过敏性哮喘,病情已由表入里,气道炎症由上呼吸道已蔓延至下呼吸道,此时往往出现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的喘息症状,但发作程度通常为轻中度,气道反应性测定往往呈中度增高,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中西医结合份型的表里夹杂证主要包括表寒里饮证、表寒里热证和肺气郁痹型。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1、表寒里饮证 相当于西医诊断的轻度或中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表现为经常性的气短息促(每周二次以上),动则更甚,复感外寒或哮喘日久则咳喘加剧,恶寒肢冷,痰液清稀多泡沫,无汗,舌淡紫,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同时往往可伴有恶寒肢冷,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和咽痒等表证。肺功能检往往在PEF或FEV160¼80¹间,PEF变异率〉30 中医治则宜发表温里、降逆平喘,方薬以小青龙汤或解表逐饮汤为主进行加减。西医治疗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首选氟替卡松(商品名辅舒酮,剂量在125-500微克之间确定),其她依次选用二丙酸倍氯米松(商品名必可酮等,剂量在250-750微克之间确定)和丁地去炎松(商品名为普米克,剂量在200-800微克之间确定);可以配合定期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施立稳)、口服抗白三烯薬物,必要时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专家提醒过敏性哮喘的饮食宜温热、清淡、松软,可少食多餐。除了忌食肯定会引起过敏或哮喘的食物以外,应避免对其他食物忌口,以免失去应有的营养平衡。在哮喘发作时,还应少吃胀气或难消化的食物,如豆类、山芋等,以避免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 2、表寒里热证 相当于西医诊断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的哮喘或过敏性哮喘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见于寒邪束表,肺有郁热,或表寒未解,内已化热,证见喘鸣气急,息粗,痰稠黄,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或滑。中医治则宜宣肺泄热为主,方薬给麻杏石甘汤加味。 西医治疗根据病原菌给予抗病毒薬物或抗生素,同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吸入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必要时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许多食物如鱼虾(海鱼)、芝麻、贝壳类、坚果类(腰果、花生等)、奶制品甚至小麦制品等,可作为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对此,在明确过敏原后,可以通过饮食调控来尽量避免进食相应的食品,或高度可疑为过敏原的食品。 3.肺气郁痹型:相当于心理因素诱发的哮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上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困难,哮鸣气促,可自行缓解,或伴失眠,烦躁和心悸,苔薄,脉弦。中医治则宜降气平喘开郁,方薬:五磨饮子加减,西医以给予必要时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为主,同时应给予心理疗法或暗示治疗,嘱患者避免过于激动等情绪。 有些食物因其性味之偏盛而不同的患者有所宜忌,如哮喘患者常有痰浊内伏之病机,此时不宜食用猪肉、鱼肉或肥甘油腻之品,因其可助湿生痰,此时可多进食萝卜、丝瓜、薏米、柑橘、银杏等化痰利湿之品;对素体有内热或痰热的患者,不宜吃辣椒、花椒、芥末、茴香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因其性温化热,可进食绿豆、油菜、苦瓜、柚子等清热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