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老,走好

 戈壁风神 2019-01-11

2019年1月8日惊闻噩耗,阿拉善盟畜牧局前领导那木吉勒策林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就在十天前,作为本土的骆驼权威专家他还参加了阿拉善骆驼那达慕点评大会,十天后,却未来得及道别就这样离去了。


电脑硬盘里尚存着2006年开始,我们队伍以《人与生物圈》杂志的身份对他的多次访谈记录,还有一起野外调查的一张张照片,也有以“北京人类生态工程学会”的身份与他进行的一次次讨论记录。骆驼、草场、禁牧、牧民生计、游牧文化......都是他为之殚精竭虑的事情,他一生倾注心血呵护着草原和牧民,用脚丈量了阿拉善盟的每一寸土地,被人们称为“老骆驼”、“活地图”。

他的突然离去,让我们悲痛不已,在此呈上他为2008年1月《人与生物圈》杂志阿拉善专辑撰写的卷首语,一起回顾那老对草原、牧民和牧区的一片深情与期望。

-------------------------------------------------

阿拉善也有自己的花

我是生在长在阿拉善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人,已经年过古稀。小的时候出去拾柴,因为砍回了一棵活着的灌木被爷爷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成了一辈子的记忆。

我们游牧传统不是一两百年而是几千年形成的。这个地区雪灾、风灾、旱灾、水灾频繁,在这些灾害面前,我们的祖祖辈辈反抗不了,只能靠游走来躲避灾害,靠调整自己去适应自然,这样就形成了游牧,它是碰了多少困难以后才形成的办法。其中以骆驼为主的五种牲畜就是从荒漠上的许多动物中选育出来的,别的动物都不行。我们坐在大山上放牧时,抬头看天,天是圆的,四周看地,地是圆的,老天爷和大自然都是圆的,我们的文化就沿着圆形发展起来,我们插羊圈是圆的,大风来了没有阻碍,不会成灾。我们的蒙古包、蒙古包顶上的窗口、家里的炉灶也都是圆的,都是跟自然一样的,游动和圆形是我们对大自然的适应。在我看来农业与游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固定的和方形的,房子和田地是常年不动的,田地是方形的,房子是方形的,窗户也是方形的。与农业相比,可以说我们的文化就是圆形文化。农业是改变自然,不需要自然植被,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地里什么都不剩。游牧是在不适宜农业的地方发展起来的,它靠着大自然生活,所以要保护好自然植被。把经营农业的思想搬到牧区来就会出现问题。
1993年5月5日阿拉善的一场大沙尘暴,震动了整个中国,人们开始考虑这是怎么回事?我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亲身经历了阿拉善生态恶化的过程,也参与了一些政策的实施。

听老人们讲,阿拉善过去人口控制得很严,外人迁进必须向政府申请,必须通过当地有名气的人来担保,牵来以后居住时间也是有限制的,还要收草头费。那时候没有发生过大批流进人口的事情。但是,1958年以后流入了大量人口,外来人口比例从原来的20%到了现在的 60%以上。人口增加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不管这个地方的条件是不是可行,就开荒种地,一定要自己生产粮食和饲料。那时候我还在基层,也搞过七、八个农业点,有水有土的地方就开荒种地,三、五十亩或者百、八十亩,结果农业没有搞成,把水资源也耗光了。人口的发展和集中增加了薪柴的需要,人们就砍伐梭梭林和一些灌木。不管是汽车、马车还是驼队,都要到草场上拉柴,公社、工厂、机关单位都烧这些薪柴。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逐渐离开了游牧,只顾着生产的发展忘了生态。

气候变化也是一个原因,这是个全球问题,我说不清楚。阿拉善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听他们的爷爷曾经讲过那时的大洪水能把牛那么大的石头从河道里冲下来,看来那时雨水很大。从我开始记忆到现在,阿拉善的气候确实变得越来越干旱了,降水量比以前明显下降了。过去是十年里有三、四年大旱,现在是连着十来年的大旱,1980年到1990年,阿拉善就整整旱了十年。

后来牲畜、草场承包到个人手里,彻底打破了游牧的方式。本来一个生产队里面牲畜和草场都是集体共有的,骆驼、牛、马、羊各有自己的草场,有专人放牧。承包以后,畜群点多了走不开了,分到牧户的不同的牲畜集中到了同一块草场上,这些都是不符合自然条件的,草场就是这样退化的。推行承包制的时候我也参加了,那时一下子就推开了,根本没有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

现在重视生态保护了是好事,但是长期实行退牧禁牧就过头了,这是简单地把责任推到牲畜身上和牧民身上,没有真正反思生态恶化的原因和政策自身的问题。我也常常自问:为什么政策不是左就是右,很少有恰如其分的时候?我觉得游牧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它是怎样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的,这些问题始终没有搞清楚。现在看来,发展不能脱离原来的东西,我们需要把原来的文化拾回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如果说过去我们的祖先用祭祀敖包的方式祈祷自然的保佑,现在我们特别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认识自然和遵从自然,不要再犯政策错误了。
我们国家有多样的环境和多样的文化,就像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阿拉善也有自己的花,它与花园里所有的花一起开起来的时候一定是美丽多彩的,外国人来看会羡慕的。

2007年 那木吉勒策林于阿拉善盟左旗



-------------------------------------------------

那老,您心里装着草原、装着牧民、装着游牧文化传统,装着未尽的心愿,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您播撒下了种子,您在许许多多人心中留下了希望和信心,驼铃伴您上路,愿您安息,我们的心灵依然息息相通!

2019年1月9日 北京人类生态工程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