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规范字的无奈
——由“四”字的第二笔写法想到的
林朝枝 厦门科技馆培训中心
近日,一个汉字笔画的问题刷爆了朋友圈——“四”字第二笔,到底是“横折”还是“横折钩”?这一热点引来大家讨论。(详见2018年2月15日第4期《书法报 硬笔书法》第13版)
人教社的回应,告诉我们当汉字的笔画笔顺出现争议时,以《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为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引自《国务院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1992年)这就是国家规范汉字及其笔画笔顺的初衷。
有的规范,合理便写。如“忄”,笔顺“丶丶丨”(不按从左到右),“方”字先写“”,再写“丿”,书写更连贯。
但是,在规范字的书写上,笔画笔顺争议的问题依然存在着。身为书法教师的我,在规范字楷书教学中,有时会碰到这类问题,战战兢兢,担心教错(因为教错了,担心学生的语文试题答错)。
常见的与笔画笔顺相关的争议字主要有:
①“里、重”的末三笔笔顺;
②“舟、母”的末三笔笔顺;
③“小、余、条、东、赤”等类似的字(左边是点还是撇);
④“因”等国字框的字(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⑤“及”与“乃”的笔顺;
⑥捺与点。
更有甚者,有一次教“女”字时,一学生竟跟我说,他们语文老师说“撇画”要出头。真是可叹!
现就这些相关字的笔画笔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里”的笔顺问题。规范的写法是末三笔为“丨 一 一”(明显受行书书写的影响)。而末三笔“一 丨 一”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怎么就不行呢?笔者认为,末三笔“一 丨 一”的写法更利于楷书的书写——先写上半的“曰”,再写下面的“一”,更利于横画间距的控制。
“舟、母”等字的笔顺问题。规范的写法是末三笔为“丶 一 丶”。而按“一 丶 丶”的笔顺先将内部空间分成两块,更利于结构的安排。
“小”、“囗”等字第二笔的写法问题。主要是由宋体字与楷体字的差别引起——“小”字的第二笔宋体是撇画,楷体是点画;“囗”的第二笔宋体是横折,楷体是横折钩。该教撇还是点?该教横折或横折钩?真是令人纠结!这能否算作规范汉字的不规范?就如“囗”的第二笔,你教“ㄱ” 时,学生说“我们老师说是‘’”;你教“”时,学生却说“我们老师说是‘ㄱ’”。小学语文老师,教学上比较重视字的笔画笔顺,再加上担心学生考试时失分,对于易错字更是特别强调。但个人参考的材料不同,见解也就不同,有时难免会出现类似这样争议的问题。其实,“口”形第二笔带钩不带钩,在楷书兴盛的唐朝,区别也不明显,与书写连贯与个人习惯相关。
“及”与“乃”的笔顺问题。字形极像的两个字,为什么一个先写“丿”,另一个后写“丿”?这两个字的笔顺也让小学生记懵了,因为语文考试出卷人尤其喜欢出这样的陷阱题。如若统一成先写“丿”,易于记忆。
捺与点的问题。在手机笔画输入法里两笔同键。在规范字库中,绝大多数含有捺画的字符合“燕不双飞”这一结构原则。但是如“莫”“吴”等中间横画较长的字,写成捺画显然不好看(横画舒展,捺画也舒展,没有主次),捺画何不改成点(在书法结构原则里,横捺相接的字,横长捺变成点)?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据说,《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过程中,曾按照“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原则,对“琴”等44个汉字的字形作了微调,主要有以下情况:
①横变提(如“琵、琶、琴、瑟”的左上部件和“徵”的中下部件“王”,其末笔横变成提);
②捺变点,根据书法避重捺的习惯和字形的美观,凡字形中有两个捺笔的,其中一个应变为点(如“魅”的部件“末”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
③竖弯钩变竖提(如“巽”的上左部件“巳”);
④竖钩变竖(如“亲、杀、条、茶、新、杂、寨”等字的部件“木”的竖钩变竖);
⑤横折钩变横折(“恿”的上部件和“瞥”等字的上左部件的横折钩变横折);
⑥“蓐、褥”等字的下部或右部(原半包围结构)调整为“辱”(上下结构),“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
⑦“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与“穀”等字一致)。这些字形微调,符合书写美观或统一规则,值得点赞。可后来,由于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加上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涉及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等多种常用印刷字体字形的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仍沿用原有的字形规范,暂不调整。规范,之于国家教育部、语委,也是无奈!
汉字笔画笔顺的规范,有些时候是不是有矫枉过正之嫌?在推行规范的同时,能否兼顾汉字及其笔画笔顺的美观便写、利于记忆,能否适当对手写体楷书的笔画笔顺放宽要求呢?
笔者认为可以放宽要求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点捺共用。情况一:字形中有两个以上捺笔的,避免重捺,舒展为捺,次笔为点。情况二:主横长,捺变点。
②横提共用。为了笔意连贯,允许规范字中左部末笔为横的写成提画。
③“囗”的第二笔横折、横折钩均可。
④笔顺需遵循规则,存在争议的能说通也可。如“乃”允许两种笔顺;“舟”的末三笔按“丶 一 丶”或“一 丶 丶”的笔顺均可。
那么,如果对这几类字的笔画笔顺放宽要求的话,可能会对信息输入造成影响。于是,笔者简要了解了五笔输入法。在五笔输入法中,键盘中点捺同键、横提同键,对上述①②种情况不影响;口字旁与“囗”不同键,会造成影响,但可以整合;按键内的独体字或偏旁,与笔顺似乎关系不大;有趣的是,五笔输入法中“乃”字的笔顺是先“丿”,与规范笔顺有差。如何消除这种影响呢?笔者想到了现行的模糊输入法,对于笔画笔顺存在争议的字输入时允许不同的笔顺,即可解决。
如能适当对部分字手写体楷书的笔画笔顺放宽要求,定能利于教学工作,利于书写美观,利于信息输入。
本文发表于《书法报 硬笔书法》2018年8月1日第13版
【作者简介】林朝枝,字钊之,福建漳浦人,作品、文章多次发表于《中国钢笔书法》、《书法报·硬笔书法》、《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中国钢笔书法》2009年第3期“书坛新秀”版、《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第43期“书法教育”版曾专题介绍,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家权威比赛中获奖。
来自: 率我真 > 《理论》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汉字的笔顺
汉字的笔顺。一般说来,笔顺是指楷书的笔顺,《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也是楷书笔顺。笔顺是从书写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安排笔画的规矩,这些规矩本身就是规律的体现,只有把握住笔顺形成的根据,才能正...
国家正式出台的笔顺标准写法,很全面,请转给家长及孩子!(附电子打印版)
9.非字的笔顺与笔画。4.车字笔画、笔顺的变化。当然文字书体在不断演变,根据书体的不同,笔顺也有其差异,换言之,篆书有篆书的笔顺,...
汉字结构
汉字结构——搜狗百科汉字结构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特定的点和线,也是 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汉字结构特 点。左右结构等形体结构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部件、笔画、笔形四个层次。变形笔画基本笔...
孩子不会写笔画多的字,家长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孩子不会写笔画多的字,家长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这些字有的是笔画比较多,在辅导孩子写这类字的时候直接念笔顺来写,在辅导孩子写这类字...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三)规范书写保持书(卷)面整洁
添字;而我们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全面地去审视书法内部、外部的结构特征,使初学对书法的结构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以便能更好地掌握书法的结构和书法的形成规律。书法间架结构28法。第23法 大小独...
关注丨书法教育很重要,汉字规范不能忘
关注丨书法教育很重要,汉字规范不能忘小编说。目前来看,应有如下六点基本认识:1. 书法教育需要汉字规范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教...
汉字书写笔顺规则
4车字笔画、笔顺的变化:车做独体字时笔顺——横、竖折、横、竖。11女字的笔画、笔顺:独体字女笔顺:撇点、撇、横(横与撇只接触,不交叉,横向右略长。)女字做左偏旁时,笔顺同上,不同的是横与撇接...
教师粉笔楷书技法初探
教师粉笔楷书技法初探。质地较硬的粉笔适宜于写小字和楷书,近年生产的无尘粉笔比较符合这一要求,并且对粉笔灰四处飞散的状况有所改观,因此我们的教学板书和楷书练习可选用无尘粉笔。在粉笔楷书的练...
!实用硬笔书法教程-王
(1)方形独体字例方形字(2)扁形独体字例扁形字(3)长形独体字例长形字(4)斜形独体字例斜形字独体字的书写有一些规律是常见的,由于独体字在字形上不同的字差异较大,人字要写得宽博丰满,用笔扎实垂字坚...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