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汤—扶阳助肝散肺实邪第一方

 寻梦云泽 2019-01-11

【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溯源:麻黄汤世人皆以为是《伤寒论》的方,【组成】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倶紧者,名为伤寒。(3)

2.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3.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4.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5.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6.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7.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8.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9.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232)
10.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

以上是《伤寒论》有关麻黄汤的条文。

在陶弘景的《辅行诀》里,麻黄汤却叫小青龙汤,属四神方之一,原文如下: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麻黄(三两) 杏仁(半升,熬,打) 桂枝(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方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同处于《汤液经法》,但是《辅行诀》更忠于原著,张仲景的《伤寒论》把《汤液经法》改得面目全非,实际上是剽窃,但是也必须感谢张仲景,没有他老人家对《汤液经法》的改头换面,使之这么通俗,这些方也传不了这么久远。

方解:扶肝派认为,肝者,干也!相当于树干的意思。整个脑、颈椎、胸椎、腰椎,都属于肝,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内经.灵兰秘典论第八》。中医的肝是卫外抗邪的原动力所在,属于西医的神经系统,调动全身的免疫力。麻黄汤其中的桂枝补肝阳,缓解颈项因寒滞引起的经络不畅,同时催动肺奋力抗邪;麻黄主发散,助肺宣发,舒缓气道平滑肌,打开气道,所以止喘,打开全身的毛孔,在津液充足的条件下排汗,《内经.汤液醪醴论》叫开鬼门;杏仁润肺,防止肺宣发太过,伤及肺阴肺阳;甘草制肝阳,防止肝升发太过,出现眩晕症状。麻黄桂枝一宣一升,杏仁甘草一润一缓,共奏扶肝助肺散邪之功,使肝阳得升,肺气得宣,表邪因汗而解。对于寒邪犯表郁肺的天行流感,在患者津液未亏的情况下,本方应该是基本方。

因为属于扶肝派理论体系,所以本文不谈太阳经证,以区别于经方学派的六经辨证体系。

病案举隅:男2岁,2014年春,发烧39.5度,在连云港市人民医院就诊,查血象:WBC:2.5万/ul(6月到6岁小儿正常值6千到1万5/ul),已经挂水一天,烧没退,孩子爷爷打我电话求方,问之:欲喝水否?答:否!遂拟一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中药颗粒剂各1包,第二天,体温38.2度,第三天,体温正常,复查血常规,示:WBC:0.87万/ul。评:这个病,如果碰到庸医,给用上皮质激素,因为糖皮质激素升高白细胞数量,血象会更高,就有可能怀疑血液病,就做骨穿,看到有幼稚的细胞,直接就送去著名的大医院,著名的血液科了,接着化疗,孩子就没有好了,有可能给治死了。我用一剂麻黄汤仅仅四味药,升肝阳,开鬼门,发汗解表,方简效宏,很快治愈性退烧,血象顺利下来,避免了一次医疗悲剧。

病案分析:本例没有肺气不宣的喘咳,但是因为肺主皮毛,用了本方更能打开毛孔汗腺排邪,所以也奏效。当然没有喘最好少用麻黄宣发,因为过度宣发易伤肺津,同仁们要注意。

注意事项:强调一下,扶肝派认为,麻黄汤是个基本方,临床上患者的病情往往没那么简单,小孩子有的平时乱吃东西,比如生冷,就不能不顾及其脾阳受损产生水饮的因素,饮酒的人有内热痰湿,不能不顾及其痰湿痰火,老年人和体虚者脏腑虚损,必须顾及五脏气血阴阳,妇女血气不调、兼夹瘀血证的不能简单粗暴地纯用本方。防止出现伤阴动血,肝阳上亢,津液不守的不良变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