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石症,一种极易被误诊的眩晕

 知识传承永恒 2019-01-11

  耳石症,临床称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这就是耳石。耳石的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受直线加速度。

  流行病学也证实了其多发,患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十几到六十多。一个人一辈子里得上这病的机率为2.4%。当然大家如果被BPPV骚扰,也多在中老年,发病多见于40-60岁的人,女性更多见一些(男:女约1:2到1:3)。

耳石症是怎样发生的?

  在耳朵深部的内耳结构中,有负责平衡的三个半圆形的半规管。由于外伤或其他致病因素,可导致耳石脱落,然后有可能掉到半规管内,随着人体头位的变化,三个半规管也会随之发生位置变化,而掉入其中的耳石也会随之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的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的天旋地转般眩晕。

耳石症是如何确诊的呢?

  目前,针对耳石症的诊断,通过位置实验(即被检者变换体位)来观察眼震,从而进行确诊。采用前庭功能检查仪,患者佩戴特殊检测眼罩,根据医生指导,不断变换眼球所看方向。而医生可通过显示器清晰地观测到被检者是否存在眼震以及眼震的程度,从而确定被检者是否患上了“耳石症”。

耳石症的临床特征

  1、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

  2、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3、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如果眩晕持续超过3分钟基本不用考虑耳石症了),可伴恶心及呕吐,一般无听力障碍和耳鸣。

  耳石症的第一次发病多是凌晨或者早晨9点之前,临床起来上厕所或是早晨起床时发病。

耳石症的治疗手法是什么?

  目前,针对耳石症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一般情况下,一次治疗只需半小时左右,便可使耳石复位,不用吃药、打针,简便易行、效果显著、是治疗耳石症的首选方法。通过手法复位使患者变换体位,让耳石重新进入椭圆囊中,使眩晕症状消除,耳石症便得以治愈。手法复位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地变换体位,耳石不断移动,眼球也会发生不自觉的转动。

  复位后注意事项:

  1、需静坐半小时以上

  2、三天内尽量避免平躺

  3、避免剧烈运动

  4、保证睡眠质量,多休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