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黎民百姓原来居然是指两个不同阶级的人

 钱贝勒285 2019-01-11

今天读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的大作《中国历史教科书》,其中看到“古代阶级制度”一文,刘先生对于“黎民百姓”四字做了详细的讲解和区分,他说黎民百姓是指两个不同阶级的不同人群,看到这话我顿时都蒙了,仿佛那些平时自称屌丝的人突然发现自己连屌丝一族都不算的心凉。屌丝还有“三宝”呢,一样都没有还敢称屌丝?黎民和百姓也是有巨大区别的,想当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黎民百姓一词黎民在前百姓在后,其实历史上是先有的百姓后有的黎民。何为百姓呢?

上古之时,以同族的人为贵族,非我族类皆为贱种。自己族里的人都是贵族,列为高官。如果这个人一家子世代都立有功劳的话,就受封有了氏姓。后来出现了上百个官号也就有了上百个姓氏,于是有了“百姓”一词。

可见,百姓原来指的都是王公贵族之人。与普通人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普通人是没有名和姓的。

那么“黎民”一词又是怎么来的呢?

上古之时,黄河流域有着几个较大势力的部落,尤其是九黎族,是九个兄弟氏族部落的联盟,实力强大。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一直欺负周边的炎族,黄族。后来炎黄两族联手击败九黎族,俘虏了大量九黎族的人,这些俘虏的人呢就被称为“黎民”。

民在古时是个贱称,是炎黄之人为了彰显黎族人过去侵扰凶杀的罪恶而特别给于的称呼。“民”字在以前通“冥”,意为不懂仁道。“黎”与“黧”通换,黧的意思是黑,叫“黎民”就是黑种之民,没有开化之贱民,以区别炎黄两族人。因为九黎族的人非常的多,黎民也就多,所以又称“群黎”。因为“黎”字在古时又解释为“庶”,故又称为“庶人”,“庶民”,意为上天惩罚九黎人,世世代代不翻身。

由此可以看出,百姓就是以前的贵族,黎民就是奴隶。百姓有可以做官受教育吃好饭住好房子的待遇,黎民只有受百姓惩罚买卖奴役的份。

他们之间的区别不啻天渊,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级人群。只是后来到了春秋末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宗族世袭制度被破坏掉,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

到了战国时期,在贵族和“黎民”之间又出现了一大群既不是贵族也不是奴隶阶级的人,这些人因为人数比奴隶还多,还有姓,但是地位比较低,百姓跟黎民的差别几乎没有了,于是就跟黎民一起统称为黎民百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