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斐私语《千字文》029:爱育黎首

 昵称503199 2023-05-01 发布于湖北

我们通常会将普通人称为“百姓”,某些时候还会加上“黎民百姓”。这样的称呼有什么来源?

咱们现代人都有姓,有名。但这一情况并不是一直如此的。战国以前,只有“士”这个阶层及比这个阶层还要尊贵的人才有姓,也就是说姓是贵族专有的身份证明。

而最初的“百姓”一词,也就用来形容百官。直到秦汉时期,姓、氏混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百姓一词才逐渐走向民间,称为概括普通人的称呼。

在这里咱们补充两个知识点。

首先,咱们聊聊姓与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是比较稳定的。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父子两代不同氏或者兄弟之间不同氏的情况在当时是很正常的。

您看看这个”姓“,它左边是”女“,右边是”生“,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来源于女性氏族社会时期的概念。最初给一个人确定姓的是这个人的母亲或者外婆。比如我们知道皇帝姓姬,他为什么姓姬?因为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的。

氏还有一个俗称,叫小姓。一个家族随着人口的繁衍,往往会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比如宋就是以国名为氏的情况,而司马就是以官名为氏的情况。

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秦汉以前,一个贵族完整的名字应该是姓+氏+名。

这样的情况之后逐渐改变,而这个改变的原因就是我想给您补充的第二个知识点。

我们知道周朝建立之后有过一次大分封,将整个国家几乎所有的土地都分封出去了。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并非周朝首创的,在它之前的朝代都干过这件事。

这些得到土地分封的人就是诸侯王,他们自然是贵族,他们的子女也必然是贵族。

到了第一代诸侯王逝世以后,第二代中也只能有一个人继承为新的诸侯王,那些没有成为诸侯王的人就成为了没落贵族。时间越久,人数越多,他们没有机会获得足够标准的贵族教育,却又流淌着贵族的血液,这些人就是将礼法带到民间,致使礼法平民化的人。

比如”百姓“一词,由标准贵族称呼演变为普通百姓的称呼,就是由这样一个群体引导的。

我们知道,战国以前的中国也曾经是一个奴隶社会,落魄贵族肯定是不会同意和奴隶们使用同一个称呼的,那么怎么称呼奴隶?——黎民。

您别看现在咱们说黎民百姓,感觉黎民排在百姓之前,实际上黎民是最低级的称呼,是对奴隶阶层的称呼。而这个称呼的来源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蚩尤。

历史上曾经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叫做涿鹿之战。参战双方分别是皇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战役的目的是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战役的结果是皇帝部落取得了胜利,蚩尤被杀,他的部落被皇帝收编,成为了最初的奴隶阶层。

因为蚩尤部落的名字叫做九黎,所以这一些奴隶就被统称为黎民,并且成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奴隶阶层的统称。

“爱育黎首”一句中的“黎”指的就是黎民。而“首”有两个解释,第一种解释,首是明的意思,“黎首”就是黎民。第二种解释首是百姓的意思,“黎首”就是黎民百姓,是对民众的统称。

这是两个悬而未决的解释,各有支持的一方,我也不能确定哪个正确。

这一句之前的一句是“垂拱平章”。讲的是君王与臣子共同治理国家,而君王的臣子自然是贵族阶级。

这一句之后的一句是“臣服戎羌”。讲的是国家对待边远少数民族的态度。

结合前后两句您就可以发现,还剩下的没有讲到的是国内的非贵族阶级。

所以如果您将“百姓”依旧认为是“百官”的别称,那么这里的“黎首”就是黎民。如果您将“百姓”认为是没落贵族,那么这里的“黎首”就是黎民百姓,是对民众的统称。

无论您支持哪一种解释,这一句的意思是爱护与教育国内的非贵族阶级都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