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bxxblhp6 2019-01-11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

1969年,甘肃省武威县一处空旷地里。新鲜人民公社的一队生产队正在挖掘防空洞,“哐当”一声,为首的村民手中的镢头撞上了一块坚硬的砖头。在大家合力将一堵砖墙拆开后,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整队形态各异的铜车马武士仪仗队,地上散乱的青铜器具与碎片布满了这个空间——雷台汉墓重现人世。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经修复整理过后的雷台汉墓

这批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中,后来有一件成为了名满天下的青铜器代表。相信很多人已经在历史课本上见过它,那就是“东汉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青铜器。

这件高34.5cm,长44.5cm,宽只有13cm的青铜器胜在其造型与设计的别出心裁。一匹昂首嘶鸣的奔马踏在一只正在疾驰的龙雀上,小龙雀吃惊地回首观望,整个作品仅靠小龙雀这一足着地,极具艺术美感的同时又有着出色的物理平衡设计。

1973年,到英法展出的铜奔马引起了轰动。在国内外声名鹊起之后它成了一件家喻户晓的国宝,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刚出土时它残破不堪,要不是经过了一系列的修复,也就不存在后来这么多的故事了。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东汉青铜器 马踏飞燕

修复这件铜奔马的人叫赵振茂,在诸多关于马踏飞燕的介绍中我们均见不到关于这位修复师的介绍。要不是后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火,纪录片中故宫博物院的青铜修复师王有亮提到自己的这位师父,他的故事估计就要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被人遗忘了。

赵振茂、王有亮师徒俩作为故宫的御用修复师,师父修复了国宝“马踏飞燕”,徒弟修复了国宝“莲鹤方壶”,是当之无愧的国内青铜器修复技艺领军传承者。

不过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若往上追溯,这对修复了无数国之重器的师徒,竟然出身于有着足足三代青铜器造假传统的一派师门。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故宫青铜组修复师 王有亮

故事要从清朝末年,京派青铜器修复行业的“祖师爷”说起。光绪年间,在北京前门内前府胡同庙内,有一个“万龙合”古铜作坊,专业修理破损的古铜器。这家作坊的老板也是工匠,叫“歪嘴于”,他晚年收的小徒弟张泰恩,成了京派古铜修复香火延续的关键。

张泰恩13岁就拜师,在作坊里兢兢业业地干了几十年活,因此他也是师父手下做活最好的徒弟。辛亥革命前后,“歪嘴于”与世长辞,给师父发了丧的张泰恩成了作坊的继承人。

他将“万龙合”更名为“万隆合”古铜局,主要为琉璃厂的古玩商修复青铜器。那时商人造假已成风气,因为他既能刻伪铭文,又能做伪锈迹,所以生意红火,人称“古铜张”。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洋人镜头下的老北京城

“古铜张”张泰恩先后收了11个徒弟,其中有七位在北京靠古铜修复业站稳了脚跟,成为古铜修复的第三代中坚力量。其中又以其侄子张文普和高徒王德山最为突出。

青铜器修复技艺从一开始的简单修补整形,到“古铜张”时代开始用洋漆作锈来掩盖缝补的痕迹,客户的要求渐渐变高,技艺也是在不断进步中。到张文普接手时,除了研究更加细致的作锈配色,作坊还开始有了专门锻造、打胎、錾刻及鎏金的师傅。这就意味着那时候的作坊开始有了“无中生有”的作假能力。

生意红火的张文普又收了七个徒弟,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故宫修复厂铜器组组长,并成功修复了青铜器“马踏飞燕”的赵振茂老先生。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赵振茂先生(中)

据赵老回忆,其实在他的师父张文普先生当家时,北京城内“古铜张”的徒弟们已经是各显神通,都颇有所建树了。

其中如张文普的师弟王德山,就以修塑皆通,锻造、錾花样样精通的能力为人所称道。他不拘泥于古法,大胆实践采用化学方法作锈色,所修的青铜器看不出痕迹,造假的青铜器也真伪难辨。

更绝的是他根据外国人对青铜器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制作“专骗洋人”的青铜制品。在建国前他靠这一手赚得钵满盆满,而解放后来郑振铎先生的鼓励下他与徒弟们更是重操旧业,为急需资源的新中国换来了无数外汇资金。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贾玉波(右一)、王德山(右三)等1965年在考古所

1952年,36岁的赵振茂进入故宫修复铜器。这位“民间艺人”一进故宫就以惊人的见识和过人的技艺征服了诸多专家学者。从自己最熟悉的青铜器,到铁器、陶瓷、玉器、壁画甚至甲骨的修复他都有颇深的造诣。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故宫中,赵振茂等古铜修复“族人”辨认出了一系列经由他们或者师父辈修复或者造假的“文物”。可以说很多之前的错误,在之后得到了修正。所以当时“马踏飞燕”一经出土,马上送到了郑老手中,得到了妥善的修复,是文物界的一大幸事。

几十年间经他手修复的文物数以千计,晚年他撰写的《青铜器修复技术》一书更是一本划时代的青铜修复专著,为无数后来人指明了道路。也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如王有亮这般优秀的人才。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老一辈京派青铜器修复艺人谱系表

4000年从夏商周到春秋的青铜时期,大量的历史被记载在青铜器身的铭文和纹饰上。青铜修复行业与考古学、古文字学等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到现在青铜修复在科技发展和代代传承之下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十分令人欣慰的一件事。

从修复后的各种青铜器具我们明白了自己的先祖可以说最开始成为文明人的那段文化历程。一个鼎,从一开始的煮肉器,到后来渐渐成为一种极具仪式感的礼器,在到西周后期规定它作为陪葬品的严格意义。这是一段我们先祖建立社会秩序的历史,通过代代修铜人的手,我们得以阅读到它。

师出青铜器造假世家,他们却靠努力终成故宫御用修复师

修复前后的青铜鉴

从清理整形、补配缺损、焊接成型到做旧处理,青铜器的修复已成了一项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技艺。王有亮一辈子在故宫博物院中与青铜器为伴,以修复好一件件国之重器为荣。他也收了徒弟高飞,要将这门传承了几代人的珍贵技艺延续下去。

常年的打磨工作损伤了他们的手,青铜的锈让一屋子人都染上严重的鼻炎,一直埋头干活年老后腰也出了毛病。要不是《我在故宫修文物》,我们甚至连这一件件青铜器背后是他们呕心沥血地修复工作成果都不知道。

然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王有亮却憨厚地笑着说:“有些事儿不用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一辈子踏踏实实的,挺好。”这是中国匠人“无名无我”的传统追求,更是他们“一生一事”,打破浮躁的人世间我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的极高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