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但求心安

 悠悠清莲 2019-01-12

徐长才 《做人与处世》


​ 
 
有一年,作家张抗抗在接受《艺术人生》节目主持人朱军采访时,在题板上写下了“但求心安”四个字,向广大观众展示。她为什么要写出这句话呢?她作了这样的解释:“做人不能只受利益驱动,做了不该做的事,那不好。人要有良心,要多做善事,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这样才能心安理得。我所追求的就是让自己心安。”张抗抗所言,耐人寻味。

范仲淹为官时,每日就寝前,都必定自我检查一番:“这一天,我的饮食等费用和我所做的各种事情,是否和自己的俸禄与职责相称,如果相称,那我就能打着鼾安然入睡。否则,这一夜我就辗转反侧,直到天亮也无法睡着,而且在第二天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将昨天不足之事尽可能补救回来。”范仲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做官所求的正是“心安”,故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歌唱家关牧村从艺前当过工人。一年春节前,她去天津看望自己的师父。师父家生活困难,在狭小的空间里生煤炉取暖,一进屋,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煤气味。关牧村于心不忍,就把身上带的錢掏出来都给了师父。接着,她又去街上买了两个电暖器,她又怕师父舍不得交电费,又给师父留下了电费钱。这些事办妥后,她才依依辞别师父。关牧村这样做,也是为了心安啊!正如她自己所说:“向上向善便是福。”是啊,她为报答师恩,做了善事,心安了,幸福感自然就有了。

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的陆平曾对女儿说:“一个人默默来到人世间,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也就够了。”无疑,因为他们平日所求心安,他们的品行因而就十分优秀,所以他们深受人敬人爱。

我的一位朋友买东西时,由于一时不慎,接到一张难以识别的20元假币。有个屠夫说愿给他5元钱,换他的20元假币。朋友断然拒绝了。他对我说,他宁愿受一点经济损失,也决不能再让人用假币去蒙骗别人。他把假币销毁了,他觉得他这样做才会心安理得。又一次,朋友在银行存款,他通常都是每月存2000元,但这次例外只存1000元。经办人误以为他这次也存的是2000元,于是在折子上打上了2000元。这位经办人没有发现错误,就把存折交给了朋友。朋友当时一看存折,就发现错了。他向经办人言明了这一情况,错误很快就得到了纠正。经办人向我的朋友表示感谢。朋友对我说,他觉得他不能昧下那1000元钱。因为如果他得了这钱,就会使他内心不安,睡不好觉。朋友所求的同样是心安,所以他活得愉快。

由此看来,人活着,的确应当如张抗抗所言“但求心安”。这是一种极佳的做人心态,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能求心安,他就有良心,有善念,不做亏心事;一个人能求心安,他就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一个人能求心安,他就能淡泊名利,心灵就不再受名利的羁绊。这样,他就感到快乐了,身心自由了,也自在了;一个人能求心安,他就能实现内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内心和谐是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