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穴疗法在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的运用

 郭医 2019-01-12

人类饱受疼痛的折磨,疼痛是我们所有人常有的经历,其复杂性远远不止是现代医学解释的疼痛信号从外周传到大脑的过程。社会、成长、文化、经历和刺激的交互作用在疼痛的表达方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疼痛既是客观现象,又有其主观性(很难独立检测)。疼痛对人们的困扰,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尤其是各种慢性疼痛,不仅耗费巨大的治疗费用,还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因为慢性疼痛往往伴发于疾病或其它刺激源的持续存在状态下。多数情况下,慢性疼痛对机体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有不利的影响,许多生理学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不利影响,包括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化,受损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慢性刺激所引起的脱髓鞘变化等,情感、社会、经济、文化和动机状态对那些经受慢性疼痛的个体有强力的影响。慢性疼痛对精神状态的干扰使得治疗变得更为棘手。疼痛治疗需要医患双方坚持不懈地通力合作与沟通,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或治疗后,获得医学同行或旁人的消极暗示,都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不良的后果。各种减轻疼痛的努力和尝试贯穿人类历史。古希腊有句格言:“能够治痛者为神医”。可以想象人类为战胜疼痛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对疼痛起源的探索仍然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挑战。早期人类把疼痛归咎于鬼神邪恶的力量,后来疼痛被认为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古希腊第一个伟大的医学家阿尔克墨涅,推测大脑是感官中心,但没有形成理论。希波克拉底认为疼痛是由于体内自然平衡失调所致。

 


古代中国的先人认为,疼痛是由于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并强调了心是主神志的最重要的器官,并强调神志对疼痛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针灸治疗疼痛,致力于对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即调节机体各种能量间的平衡。而单穴疗法是针灸发展过程中最原始的方法,对缓解和消除疼痛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单穴疗法的起源,可以说是伴随针灸学的产生而产生。最早的针灸疗法多以单穴疗法为主。《内经》中针灸治疗疾病多以单穴疗法为主,共有66种疾病采用了单穴疗法,以后历代医家对单穴疗法在穴位、方法、病种等内容各有所发挥。


单穴疗法是对人体某个点进行刺激而治疗对应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每次只取一个穴位,或用针刺或用艾灸、药敷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治疗。单穴疗法是以针灸理论为基础、以针法灸法为先导、以针灸治疗学为内容的一种独取一穴防治疾病的综合性疗法。单穴疗法属于针灸学范畴,但不拘泥于针法灸法,可以灵活的采用如指压点穴、按摩、药敷,或拔罐、放血等多种方法。


时至今日,单穴疗法这种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一种值得推广运用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尤其是单穴疗法在治疗各种疼痛的过程中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单穴疗法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价值,其特点主要是指取穴独一,在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每次只取一个穴位;二是指操作方法独特,要达到一个穴位和多穴配合治疗的相同效果,势必讲究方法,如针刺疗法就要非常重视手法,对针刺的角度、方向、深浅度、刺激方式、刺激强度,以及针刺时患者的体位和如何进行动作配合都有要求。单穴疗法取穴少,容易被患者接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取穴简单,容易掌握,更主要的是效果好,起效快,可谓立竿见影,效如桴鼓。




本人从81年开始在学习医学的过程中对针灸学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古代针灸疗法有过孜孜不倦的求索。自90年初开始了对一些疼痛性疾病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病症,进行探索性地运用单穴疗法进行治疗,从不断积累的成功与失败的案列中,摸索出单穴疗法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经验。实践证明,古老的单穴疗法,时至今日,仍然是值得效法的治疗方法。


病例举偶三例


针刺地机治痛经。地机穴,为足太阴脾经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从郄穴的含义而论,是气血出入于较深的部位的意思。在经脉的路线上。气血流注于肘膝以下,个别在膝上,遇到迂曲部位时,气血汇聚,输注之状,如灌于空隙之中,故为郄。因气血汇聚,徐徐灌注于机体深处,最能够体现本经相关脏腑的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快速反应。而地机穴为太阴脾经郄穴,脾为生化血液的重要脏器,与妇女的经血息息相关,脾气通畅,脾脏的机能健旺,则妇女的经血按时至而无恙。脾脏的功能失调,则会出现妇女崩漏或痛经等病症。痛经是正值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其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例:任某,22岁,每至月经来潮,必出现小腹疼痛,此次因经期来前不慎淋雨受凉,月事来后即出现少腹阵发性绞痛,虚汗淋淋,几近晕厥。予以针刺双侧地机穴,留针并加艾条熏灸十五分钟后,疼痛旋即缓解。用同法连续治疗三天以固脾经经气,一年后随访,痛经已痊愈。

针刺昆仑穴治腿痛。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中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五原穴最早的出处。如果把人体中的经脉比成流水的道路,那么五原穴就是川流不息的经脉由涓涓小溪汇聚成涛涛大河,又从深海河流浅出成沟渠的过程。所行为经,就是指水之通畅流行,形容经气血流大盛的状态。脉气较盛。巧用五原穴均能够调节人体经脉气血的作用。昆仑者,上有踝骨,旁有跟骨,下有软骨,高起如山。足太阳之经水,有气质升高促阳而返下之象,故名昆仑。昆仑穴犹如调节膀胱经气血的闸门,截者可以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的作用;开放则具有舒经活络、散寒止痛的功效。背腰腿部都是足太阳膀胱经经脉所过之处,这些部位的痛症即可通过疏通昆仑穴来有效的治疗。例:吴**,男,52岁,因挑担时不慎摔倒扭伤右侧腰腿部后,出现右侧腰臀部酸胀疼痛伴右下肢疼痛三年余。查体右臀部、腘点、腓外侧均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结合病史与查体判断,当时可能损伤臀部肌肉组织,使臀部软组织发生损伤、痉挛、变性,以致通过该部位的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受牵拉、压迫而致“腿痛”,治疗选用针刺患侧昆仑穴。留针30分钟,同时采用按摩手法在患侧腰臀部、患侧腿部进行按揉导引,增加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血流动,出针后患者即刻自觉腿痛症状完全消失,此后十余天一身轻松,自认为病已痊愈,随即到山上砍柴负重,又出现腿痛而复诊,仍然运用前法治疗而腿痛症状消失,嘱其尽量避免弯腰负重,随访三年无复发。

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手太阳小肠经起始于小指外侧末端,其经脉往上出肩部,绕肩胛,交会肩上,并与督脉的大椎穴相交会。而正是手太阳小肠经与督脉大椎穴的巧妙交会,使得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后溪穴具有通督脉而舒经络的功效。输穴具有传输、运送经脉气血的作用,腧穴的这种作用,具体应用于机体,即具有滑利关节、舒经活络、祛风止痛的效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风寒湿引起的躯体沉重、关节疼痛之症,用于项强落枕、腿痛、手足麻木、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例:庄**,男,装卸工,因弯腰猛力抬物而扭伤腰部,引起腰部剧烈疼痛,腰部保护性侧弯,稍作活动疼痛加重,腰部软组织呈板状发硬,腰椎旁有明显压痛区,未作其它详细检查,拟诊为“急性腰扭伤”,予以针刺后溪穴治疗。取患者单侧后溪穴,用1.5寸毫针,往上直刺1寸,然后快速左右捻转,针感尽量往上臂传导,并嘱其慢慢活动腰部。一边捻转毫针,一边活动腰部,留针15分钟,起针后,用按摩导引法轻轻按揉15分钟,自觉腰痛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