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三名词解释(四)

 家有学子 2019-01-12
必修3 文化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流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提此主张,把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学术罢黜,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思想专制,是儒家思想成为思想主流。

2、新儒学:汉代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

3、君权神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汉代的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认为天为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诸侯皆应服从,另一方面如果天子无道,天罚之。

4、三纲五常:汉代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5、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6、儒家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提出爱民、重民、养民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认识到民为国之基本,其中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

7、无为而治:老子提出的一切顺从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的政治主张。

8、焚书坑儒: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烧毁所有的《诗》《书》等诸子百家书并坑杀大批儒生,加强思想专制,强化中央集权,但其暴政加速了政权的灭亡。

9、从“无为”到“有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以“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而后地方诸侯势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转为积极有为政策。

10、宋明理学:儒学新体系,由北宋“二程”创立,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是宋明理学的发展。

11、三教合一: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12、复兴儒学: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时,儒学展开复兴的运动。


13、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北宋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并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统称为“程朱理学”,其核心是“理”或“天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14、二程:北宋时期的程颐和程颢,他们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15、朱熹: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认为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16、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者,王守仁是明朝中期心学代表人物,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就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是主观唯心主义。


17、陆九渊:南宋心学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吾心便是宇宙,吾心即是真理”,认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与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产生分歧。


18、王阳明:明朝中期儒学代表,心学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19、格物致知:由二程提出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格就是深刻探究,理学家认为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而“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20、致良知: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侵占,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本性。


21、知行合一: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认为知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22、黄宗羲:明清之际,号梨洲先生,著有《明夷待访录》,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23、李贽:明朝中后期,世称温陵先生,著有《焚书》、《藏书》,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24、顾炎武:明末清初,号称亭林先生,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经世致用,区分亡国与忘天下,提倡“匹夫有责”,用“众治”取代“独治”。


25、王夫之:明清之际,号称船山先生,著有《读通鉴论》,主张唯物思想,提倡民主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6、 道学家:指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


27、 经世致用:明末清初,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由此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普罗泰格拉: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来自于知识,人之所以作恶是因为无知,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类似于荀子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和王阳明的致良知。


3、柏拉图: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4、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许多学科的创建者。


5、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由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


在欧洲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实质是反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6、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个性解放,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反对愚昧。是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


7、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薄伽丘:代表作是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通过《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意大利诗人。他在代表作《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彼得拉克: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是《歌集》。


8、宗教改革:基督宗教在16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实质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代表人物为马丁路德。


9、《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九十五条论纲》是“因信称义”,即“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


10、新教:宗教改革期间在欧洲各地形成的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包括路德教、加尔文教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纷纷简化了宗教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11、启蒙运动:17至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起源于英国,在法国运动达到高潮。核心是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12、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要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为《哲学通信》和《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治,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思想;他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代表作为《社会契约论》。

康德:德意志著名哲学家。他总结了启蒙思想,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要自由同时也要自律。代表作有《纯粹理性批判》。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中国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


2、造纸术:指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唐朝时期传入阿拉伯


3、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4、 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开始在军事上广泛运用


5、 指南针:最早为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北宋用于航海


6、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7、 《石氏星表》:由战国时期石申编写,是世界最早的星表,后遗失,唐朝时期重新辑成


8、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9、 简仪:元朝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


10、《夏小正》:夏朝时期的历法,我国最早的历法


11、殷历:商朝时期的历法,采用干支纪日法


12、《授时历》:元朝时期郭守敬编订,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13、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4、《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编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古代农业著作


15、《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我国最早的医书


16、《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编写,被誉为“万世宝典”,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17、《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编写,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18、《诗经》:春秋末年,经孔子整理编订,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奉为儒家经典,是中国出现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19、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的诗歌体裁,楚辞也称骚体,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20、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的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期恢弘的气度。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西汉司马相如)《二京赋》(东汉张衡)


21、词:最早出现于唐,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代表人物:柳永 李清照(婉约派) 苏轼 辛弃疾(豪放派)


22、元曲:由宋代兴起的散曲与元杂剧合称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3、小说:最早在魏晋南北朝出现的《搜神记》等,唐朝的短篇小说和宋人话本,明清时期小说进入繁盛时期。


24、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由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发展起来,至商朝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殷商时期的书体,金文:西周时期的书体,大篆:春秋战国时期的书体,小篆:秦朝时期的书体,隶书:秦汉时期的书体,楷书:汉魏时期的书体,正式书体为隶书和楷书,辅助书体为行书和草书。魏晋以前,中国书法在基本为自发阶段,魏晋以后,中国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25、楷书(书法):魏晋时期成熟,唐朝鼎盛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谨 代表人物:钟繇 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26、草书:始于汉初,东晋时期成熟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 代表人物:王羲之 王献之 张旭 怀素


27、行书:始于东汉,西晋成熟 特点:兼并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代表人物:王羲之 颜真卿 苏轼 赵孟頫


28、中国画: 指从远古时期的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开始的画;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画由萌芽走向成熟;到秦汉时期,门类丰富,代表作壁画《夫妇宴饮图》;魏晋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画,中国画进入自觉阶段,士大夫活跃于画坛,代表作顾恺之《女神箴图》《洛神赋图》;隋唐五代时期吸收了外来美术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代表作展子虔《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两宋宫廷画、风俗画,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8、 京剧:清朝乾隆年间融入安徽徽剧和湖北汉剧的剧种,在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29、 同光十三绝:指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时涌现的程长庚,谭鑫培等的著名艺人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伽利略:16世纪~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成就:钟摆、自由落体定律、望远镜、太阳黑子、月球山脉、日心说。


2、牛顿:英国科学家。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3、爱因斯坦:1879~1955年,德国物理学家。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1921年因在研究光电效应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4、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20世纪三十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5、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提出后天获得的新特性有可能遗传。


6、达尔文与进化论: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生物进化论。被称为“生物领域的牛顿”。


7、进化论:①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②生物现存的物种就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8、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基础,被后世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9、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起于19世纪初,止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机器大革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开始初步确立。


10、电器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1、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3、莫尔斯电报机: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1844年架设了一条电报线。


14、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至今。 这次科技革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是技术革命的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


1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16、互联网: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界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侵联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