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之呼吸和内气与内劲

 叶空闲666 2019-01-12

形意拳之呼吸和内气与内劲


    练形意拳,有三层呼吸。第一层是练精化气之功的呼吸。将舌稍稍向上卷起,抵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手足动作要合乎规矩,此之谓调息。第二层是练气化神之功的呼吸。口仍是似开非开,似合非合,舌抵上腭,但要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是谓息调。第三层是练神还虚之功的呼吸。心中空空洞桐,不有不无.非有非无;呼吸纯任自然,勿忘勿助,有而若无,无声无臭。这便是还虚之道的神化妙用。
 

    练拳时,其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势是两脚前后开立,前虚后实.上身正直。不前俯后仰,不左偏右倚。全身要放松,心要虚、静,纯任自然,不要有一毫血气相加于内。由着自然虚灵之本体,萌动练去,此即是拳中之真劲。三体式为万形之基础.不得其中者,不能与太极先天之气相合。所谓中,指的是用一定的规矩法则,将白身中驰于外面的散乱之气,缩回身中,返归于丹田之内,与丹田之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渐渐积蓄,使正气复初.则血气自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自然虚空,是之谓中,亦可谓之道心。此即先天之真意。身体手足之动作是有形之物.谓之后天。用后天合着规矩法则的动作,去表达先天真意,即是形意拳之大道。所以三体式之灵妙,非有真传者,不能知也。练拳时,最初积蓄的真意和真气,至于充盈满足,中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象,即为拳中之内劲。
 

    初学之人,应按照“三害、九要”之规定,使手足动作不失三体式之本体。练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自然.舌抵上腭,用鼻吸鼻呼。平常不练功或刚练完毕时,口要闭.不要张,以鼻呼吸。除说话、喝水、吃饭外,总要闭口,舌抵上腭,至为紧要。睡眠时。也要如此。练时,如动作不合规矩,上下不齐,手足不合,进退步法错乱,便会牵动呼吸之气不匀,出气很相,甚至胸间发闷,这叫做“息不调”:息不调则身体动转不能顺遂,拳法亦必然乖谬。息调时,才能用真意将呼吸之气引之于丹田,腹实而若虚,有而若无,灵性不昧,正气常存。这便是拳术中内劲的意义。也就是形意拳中和之道。练拳形顺者,自然有力,内里中和者,自然生气;神意归于丹田者,则身重如泰山;神气合一化成虚无者,则身轻如羽。但此数者皆不可以强求,强求极易出偏,只能按照规矩,自然练去,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后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