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普通检查不同,女性性激素水平并不是简单的数值超过临界值就代表异常,而是因检查时处于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诊断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作为医生,尤其是妇产科医师,关于性激素六项检测的相关问题,不但应该了解,更应该精通。 性激素六项的临床意义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FSH):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 ▲ FSH水平正常参考值 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另一种糖蛋白激素,主要是促使排卵。 ▲ LH水平正常参考值 FSH和LH一般基础值为5~10IU/L,卵泡早期(月经周期第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 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FSH升至基础值2倍左右,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 临床意义: 1. 卵巢功能衰竭: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则为卵巢早衰(POF)。 2. 基础FSH和LH均<5IU/L为低 Gn 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 3. 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OR):基础FSH/LH>2~3.6,FSH在正常范围,是卵巢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若基础FSH>12IU/L,下周期复查,连续>12IU/L提示DOR。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基础LH/FSH>2~3,可作为诊断PCOS的主要指标。 5. 检查2次基础FSH>20IU/L,可认为是卵巢早衰隐匿期,提示1年后可能闭经。 雌二醇(E2) E2由卵巢的卵泡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增殖期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等。 ▲ E2水平正常参考值 E2基础值为98~165pmol/L。正常月经周期中,排卵前E2升高达第一个高峰,排卵后迅速下降,黄体期形成第二个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后,黄体萎缩时下降至早卵泡期水平。 临床意义: 1、基础雌二醇E2>165~294pmol/L,提示生育力下降。基础E2≥367pmol/L时,卵巢反应更差,即使FSH<15IU/L,也基本无妊娠可能。 2、基础雌二醇E2水平<73 pmol/L,提示卵巢早衰。 3.诊断有无排卵:无排卵时E2无周期性变化,常见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某些绝经后出血。 4.诊断女性性早熟:8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血E2水平升高>275pmol/L,为诊断性早熟的指标之一。 孕酮(P) 由卵巢黄体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 ▲ P水平正常参考值 基础值一般<1ng/mL,正常情况下,卵泡期血P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排卵前出现LH峰时,P分泌量开始增加,排卵后卵巢黄体产生大量P,血P浓度迅速上升; 黄体成熟时(LH峰后的6~8天),血P浓度达高峰,然后不断下降,月经前期达最低水平。整个月经周期中外周血的P含量变化呈抛物线状。 临床意义: 1.判断排卵:黄体中期(月经周期28日的妇女为月经第21日)P>4.6 ng/mL提示排卵。使用促排卵药物时,可用血孕酮水平观察促排卵效果。 2.诊断黄体功能不全(LPD):黄体期血P水平低于生理值,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排卵型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 3.判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预后:排卵前P水平可以估计IVF-ET预后。 4.鉴别异位妊娠:异位妊娠血P水平偏低,多数患者血P<15ng/mL。 5.辅助诊断先兆流产:孕12周内,孕酮水平低,早期流产风险高。先兆流产时,孕酮值若有下降趋势有可能流产。 6.观察胎盘功能:妊娠期胎盘功能减退时,血P水平下降。单次血清孕酮水平P≤5ng/mL,提示为死胎。 睾酮(T) 女性体内睾酮50%由外周雄烯二酮转化而来,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约25%,仅25%来自卵巢。 主要功能是促进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对雌激素有拮抗作用,对全身代谢有一定影响。 女性血T正常浓度为0.7~3.1nmol/L。 临床意义: 1.卵巢男性化肿瘤:女性短期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雄激素过多症状及血清T升高。 2.多囊卵巢综合征:睾酮水平通常不超过正常范围上限2倍,雄烯二酮常升高,脱氢表雄酮正常或轻度升高。 3.血清雄激素异常升高,睾酮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者,应首先排除卵巢或肾上腺有分泌雄激素的肿瘤。 4.两性畸形:男性假两性畸形及真两性畸形,睾酮水平在男性正常值范围内;女性假两性畸形在女性正常值范围内。 5.女性多毛症:血清T水平正常时,多系毛囊对雄激素敏感所致。 6.应用雄激素制剂或具有雄激素作用的内分泌药物,如达那唑。 7.高催乳素血症:女性有雄激素过多症状和体征,但T水平在正常范围者,应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 催乳素(PRL) 由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 在非哺乳期,女性血PRL正常值为10~50μg/L;哺乳期为20~200ng/L。 临床意义: PRL≥25μg/L为高催乳素血征,但须需排除怀孕、药物及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影响。 1. PRL>50μg/L者,约20%有垂体泌乳素瘤;PRL>100μg/L者,约50%有泌乳素瘤,应行垂体CT或磁共振检查。 2. PRL水平升高还见于性早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卵巢早衰、黄体功能欠佳、长期哺乳、神经精神刺激等。 3. PRL降低见于席汉综合征、垂体功能减退、单纯性催乳素分娩缺乏。 性激素检验需结合天时地利 性激素的检查时机很关键,不同的检测时间,会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 1、月经来潮第三天时查基础内分泌 此阶段E2应小于185pmol/L,若高于此值提示卵巢储备不良; FSH高于10IU/L以上同样提示卵巢储备不良。此时LH与FSH均应位于3~7IU/L且数值接近才较为理想。 用过黄体酮后20天才能完全消除其影响,故停用黄体酮(或人工周期)20天以后方能查激素水平。 2、排卵期检查 此时主要查E2、LH、P,目的是看有无排卵前LH峰值及判断是否接近或已排卵,与B超卵泡监测协同运用诊断病情。 3、黄体期检查 最佳时间是经前一周。若有基础体温监测的话,一般在基础体温上升6~7天时检查。 此时,理论上孕酮处于最高水平,最高可达13ng/ml上。如果时间计算准确,孕酮水平<5ng/ml可考虑诊断黄体功能不足;孕酮水平<1ng/ml的话可确定无排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