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公主》(1959年) 这是部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传记电影,“文革“后在中国恢复上映还能造成轰动效应,罗密·施耐德饰演的热情、奔放、不拘常规的茜茜公主,也表达出那个时候中国女青年渴望个性张扬的内心愿望,因而大受年轻时的中国广场舞大妈们喜爱。 《茜茜公主》剧照 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女公爵(全名:伊丽莎白·阿玛莉亚·欧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是奥地利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妻子,奥地利皇后和匈牙利王后。伊丽莎白(也被称作茜茜)是巴伐利亚王室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一员。在于16岁时与弗兰茨·约瑟夫结婚之前,茜茜一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成长。婚后,毫无准备的茜茜被强行推入了与其性格极其不相符的古板沉闷的哈布斯堡宫廷生活。一开始,茜茜就子女的养育问题与她的婆婆,巴伐利亚的苏菲公主产生了巨大的争执。随着男性继承人鲁道夫的诞生,茜茜在宫廷内的地位大大得到了提高。但是,茜茜的健康状况却急剧下降,她经常会前往生活更为自在的匈牙利访问。她与匈牙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1867年促成了奥匈帝国的诞生。
《茜茜公主》这部影片由德国和奥地利1957年合拍,著名的导演恩斯特·马利斯卡执导,影星罗密·施奈德主演,一推出就轰动了世界。1988年经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介绍到了我国。丁建华、施荣、童自荣等等一大批著名的配音演员齐装上阵,阵容豪华,为这部译制片增色不少。弗兰茨皇帝和茜茜公主之间的爱情可能是19世纪欧洲王室中最凄美的故事了,茜茜公主至今仍受到德国和奥地利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部影片体现了一种高贵的欧洲气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欧洲电影。《茜茜公主》是三部曲电影(《茜茜公主》、《年轻的皇后》和《皇后的命运》)。这三部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中,罗密扮演的少女茜茜清新活泼,皇后茜茜高贵典雅,气质宛若天成。特别是她那迷人的微笑,驱散了二战后奥地利人民心中的阴霾,带给了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 《茜茜公主》讲的是美丽活泼的巴伐利亚伊丽莎白公主茜茜,在奥地利度假时邂逅年轻英俊的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约瑟夫,两人一见钟情,而此时国王已经与茜茜的姐姐海伦定下婚约,海伦是专制的皇太后苏菲指定的皇后人选,但国王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天真的茜茜,并最终违背母亲的旨意,在生日晚宴上宣布茜茜为自己未来的皇后,在维也纳举行了隆重的国家婚礼。 《年轻的皇后》讲述了茜茜开始了她的皇后生活,倔强的茜茜和专制的皇太后苏菲之间的矛盾,在茜茜的女儿出生后到达了顶点。苏菲援引皇家的传统不让茜茜抚养自己的女儿,而弗兰茨却顺从了母亲的旨意,茜茜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巴伐利亚,弗兰茨也追随而至,他们和好如初。回到奥地利以后发现苏菲也改变了主意,同意茜茜抚养自己的女儿,之后,年轻的国王夫妇访问了匈牙利,他们在匈牙利人民的欢呼声中成为了奥匈帝国的国王与皇后。 《皇后的命运》讲述的是茜茜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出色的处理国家大事,也能妥善处理与婆婆的关系。但是,当她和安德森伯爵前往匈牙利安抚不原俯首称臣的贵族时,苏菲却在散布茜茜与伯爵关系不寻常的谣言。茜茜出游时染上了严重的肺病。在母亲的帮助下茜茜才得以康复,病愈后,她陪同弗兰茨访问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尽管那里的人民强烈的反对奥地利的统治,茜茜还是赢得了那里人民的心。 《聂耳》(1959年) 演完《武训传》、《李时珍》后,赵丹逐渐成为传记片表演专业户,1959年,他又出演的《聂耳》,聂耳是国歌的作曲者,政治正确,赵丹也演的一身正气,只不过看上去赵丹演这个角色有些老,脸上的肉都有些下坠,那时候,中国电影的化妆技术还不行,又没有美图秀秀,所以,赵丹演了个“装嫩”的聂耳。不过由于赵丹的演技弥补了形象上的缺陷,所以还是获得1960年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传记片奖。 赵丹在《聂耳》中饰演聂耳 《聂耳》剧情为1930年,19岁的聂耳为了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迫害,离开了云南家乡,来到上海一家商号做小伙计。当年冬天,商号倒闭,聂耳失业。聂耳富有音乐天才,弹得一手好琴,但这也无济于事,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一个歌舞班当了一名琴师。聂耳在昆明的同学郑雷电来找他,鼓励他投身群众斗争的行列中去,使生活发出风云雷电的光芒。从此,聂耳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内容。他坚持自学,严格要求自己。在一次上海工人为赈济16省水灾难民的募捐演出晚会上,聂耳与党的地下工作者苏平结识,苏平介绍他参加了“上海反帝大同盟”的工作。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沈阳,翌年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勇抵抗,得到了上海人民的支持。聂耳鼓动歌舞班子到闸北去做慰问演出,但抗敌将士们对他们演出的“桃花江”等歌舞节目十分厌恶。内疚的聂耳唱起了《马赛曲》,到前线的艺术家感叹地说,要是有中国自己的马赛曲就好了。聂耳把此事记在了心中。有感于民族灾难的深重,黄色歌舞班子的没落,聂耳毅然离去,紧握着音乐武器走上了革命道路。又一年秋天,聂耳在北平参加了文艺界联合大汇演,演出到一半,活动就被反动派禁止了。聂耳领头唱起了“国际歌”,群众齐声响应,用臂膀拉起了人墙,掩护着演员安然离去。不久后,聂耳、苏平要调回到上海工作,他们登上万里长城,极目四望,群山白云,烽火狼烟,东北沦陷,华北危急,慷慨悲歌之情在胸中燃烧。聂耳的心底里汇成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庄严旋律。回到上海,聂耳冒着生命危险,开展了音乐创作活动。他来到码头工人中间,体验生活,创作了《扬子江暴风雨》中的组曲,并扮演了老王,受到工人群众的欢迎。不久后,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战士。他创作的歌曲如滚滚洪流,一泻千里,《大路》、《开路先锋》、《新女性》、《毕业歌》、《卖报歌》和《塞外村女》等,给予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成为人民强有力的战斗武器。党决定派聂耳到苏联深造,临行前他满怀激情为田汉的词谱曲,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反抗侵略、争取自由的号角和武器,激励和鼓舞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安妮日记》(1959年) 一部让人揪心的经典传记电影。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护下,和另外四名犹太人躲入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隐姓埋名的密室生活。1944年8月,因为密室遭人检举,安妮和家人都被逮捕并送往集中营,面对种种的生离死别,从此安妮的生活坠入人间炼狱。而在这段匿身于密室的日子里,安妮藉由日记抒发了成长的苦涩、少女的情怀,及对未来的憧憬。 《安妮日记》海报 《安妮少女的日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真实的记录了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期间,十三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的两年多的密室生活。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是个天真活泼的犹太籍少女,在父亲和母亲的呵护照料下,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她13岁生日的那天,她收到了父亲送的珍贵礼物——一本令她爱不释手的日记本,此后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护下,和另外四名犹太人躲入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隐姓埋名的密室生活。1944年8月,因为密室遭人检举,安妮和家人都被逮捕并送往集中营,面对种种的生离死别,从此安妮的生活坠入人间炼狱。而在这段匿身于密室的日子里,安妮藉由日记抒发了成长的苦涩、少女的情怀,及对未来的憧憬。 林则徐(1959年) 又是赵丹主演,但这部可以算是继《武训传》之后,赵丹传记人物表演的另一个高峰,而自此之后,赵丹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作品了。5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小阳春”,“文革”前最好的中国电影都在这个时期生产出来,传记电影也迎来了创作高峰,而这些重要的传记电影几乎都由赵丹一个人主演,可见赵丹在中国电影男明星中的地位,直到今天,还鲜有表演大腕能和赵丹相提并论,“文革”后,赵丹一直想演鲁迅和毛泽东,但直到离世也没实现愿望。 赵丹在《林则徐》中扮演林则徐 这部历史人物传记片,围绕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史实,成功将“民沾其惠”、“夷畏其威”的爱国封疆大吏林则徐的形象再现于银幕,展现了鸦片战争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影片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传统,并突出了民族特色,善于用意境烘托人物感情和内心世界。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在片中表演出色,成功塑造了林则徐这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银幕形象,感动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观众。该片既是新中国电影中的经典作品,也是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中国彩色故事片。该片编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浩瀚的史料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剪裁和提炼,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描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推出林则徐这位“民沾其惠”“夷畏其威”的富有爱国心的封疆大吏的形象,展现了鸦片战争前后朝野上下广阔的历史画面,并在波澜壮阔的禁烟抗英斗争中,突出表现了三元里平英团的斗争,使影片形成了一种雄浑壮阔的艺术风格。该片的艺术成就,还在于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传统,追求民族特色。影片塑造人物时着意于意境的创造,在意境中烘托人物的感情。如林则徐江畔送别邓廷桢,就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借画面渲染人物惜别之情,那曲折茫远的江水,显然是与主人公身处逆境、壮志未酬而前程茫茫的心境相呼应的。当林则徐被革职后,影片成功地把人物的内心与外表小心境与环境。加以对比,以外界的极度寂静,衬托人物内心的万般激情,把剧情推向高潮。林则徐是著名演员赵丹创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拿破仑在奥斯特利兹》(1960年) 法国大导演阿贝尔·冈斯导演计划用六部电影来记录拿破仑的生平,结果他只在1927年完成了那部划时代的《拿破仑》和这部拍摄于1960年的《拿破仑在奥斯特里兹》。60年代,西方社会变动巨大,法国社会动荡不安,反战、反传统、性解放各种思潮和运动兴起,电影方面,新浪潮已经发动,戈达尔拍出了《筋疲力尽》,特吕弗也拍摄了《四百下》,而在这种时候,这是已经70多岁的冈斯拍电影,未免在d电影美学上相对陈旧,尽管30多年前他也是个电影的革命者。可是,冈斯还是用这部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激情四射的《拿破仑在奥斯特里兹》征服了观众。这部电影截取了拿破仑在1801年到1805年这段时间的故事,重点表现拿破仑在奥地利的奥斯特里兹与联军作战并以少胜多的故事。冈斯的这部电影是战争史诗电影的教科书,中国在1976年之后恢复上映,形成轰动效应。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兹》剧照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讲述1799年雾月十八政变后,拿破仑彻底改组了软弱无能的督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开辟了法国革命的新阶段。拿破仑又接受了波拿巴家族(他的兄弟姐妹们)和外交大臣塔利朗等人的劝告,于一八○二年八月通过公民选举成为终身执政。接着,1804年12月,拿破仑强迫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来到法国,在法国圣母大教堂举行了饶有戏剧性的加冕称帝仪式。为了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拿破仑盼望他的妻子约瑟芬为他养个儿子。拿破仑喜欢洗洒有香水的热水澡,他的大臣们经常围在澡盆周围商讨决定国家大事。这里还穿插了拿破仑生活,以及有关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为了恢复法国在海上贸易自由,拿破仑和英国于1802年签订了《亚眠条约》。后来,英国毁约,又竭力支持法国内部的复辟势力,暗害拿破仑,因此激怒了拿破仑。拿破仑通过警务部长富歇逮捕了共和党内的反对派,并处决了封建波旁王朝的后代昂吉安公爵。《亚眠条约》遭到破产后,拿破仑勇敢地向欧洲封建势力英俄组成的第三次反法同盟挑战。他准备渡海向英伦三岛开战的计划失败后,于一八○五年挥师东进,长驱直入奥地利。奥俄联军统帅部参谋长韦罗特是个愚蠢而又狂妄的家伙。他拒绝采纳库图佐夫的意见,因此,联军内部矛盾百出。拿破仑以他特有的洞察力发现敌军的失算,有意引诱敌人上当。战场在奥地利奥斯特里兹村以西,维也纳以北120公里的普拉琴高地周围的丘陵地带。当时法军正面的俄军有7万,奥军1万多人,侧面又有伺机发动进攻的普鲁士军队10万人,而拿破仑统率的法军还不足8万人。拿破仑决定乘普鲁士军队未动之前,诱使奥俄联军在奥斯特里兹决战。他巧妙地利用敌人截断他去维也纳退路这一点,一方面用少数法军牵制敌人左翼部队,同时又故意把自己的左翼部队调开,诱使敌人占领那个地方。当敌人开往那里,拿破仑用占领普拉琴高地的主力部队闪电般地攻击其侧背,形成了局部优势,把敌军包围并强迫到半冰冻的湖泊里去。这时,拿破仑发挥他擅长运用的炮战,用大炮轰击冰湖,使敌人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场举世闻名的奥斯特里兹战役,双方交兵还不到四个小时,联军全军覆灭。它充分表现了拿破仑作为一个军事家的卓越才能。 |
|
来自: 老骆驼4753 > 《外国影视剧透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