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家里有“橡皮筋”孩子吗?

 木香草堂 2019-01-13
你家里有“橡皮筋”孩子吗?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他像一根橡皮筋,在爸爸面前绷得紧紧的,一旦不在爸爸的视线范围内,他就完全放松自己,甚至跟其他家人大吵大闹,在学校尤其招人厌。“橡皮筋”男孩的背后,值得家长们深思。

  小豆包为何频频遭人怨

  刚接一年级,第一天小华(化名)给我的印象是健谈、主动和新老师打招呼、主动聊天、主动和不认识的同学交谈,丝毫没有第一次见面的生疏感。因为他做事主动,又对谁都“自来熟”,所以我让他暂时担任体育队长,协助我整队,管理同学。但是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小华除了有几分热情之外,并不会管理别的同学,甚至连自己都管不好。

  随着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对每个孩子的了解逐渐加深,小华身上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课上,特别是科任课上随便说话、接下茬儿;课下带着同学做危险的游戏;与老师说话没有礼貌、说谎……感觉他在抓紧一切机会不计后果地引起别人的注意。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几乎每天都有,比如上操时间,每班排一队,小华先朝左边班挨着他的同学做鬼脸,大声叫人家的外号,把人招烦了骂他一句,然后不理他了。紧接着小华又去招惹挨着他的右边班的同学,做鬼脸、吐口水、揪人家衣服,直到旁边同学烦了,打了他。再比如,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我对学生们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是小华根本不放在心上,课间休息时不但自己从高处往下跳,还带着几个同学一起这样做,只觉得好玩,从没有想过后果。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次班中一女生流鼻血了,同学们个个都上前去帮忙,唯有小华在一旁高声叫道:“低着头、低着头,这样你就能流得更多!”听了他的话,不少同学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纷纷指责他……诸如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会在他身上发生。每当出现各种不同的状况,小华有时面无表情,有时会尴尬地一笑。“这孩子究竟怎么了?”我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观察他、了解他。

  “橡皮筋”男孩的苦衷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小华的父母都是80后,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小华从4岁开始便学习钢琴、小提琴、声乐……参加各种考级、大型表演,获了不少奖。家里他最听爸爸的话,每天回家后有极严格的作息时间安排,除了复习当天学的知识外,还要用大量的时间来练琴、学英语……只要爸爸在家,孩子就会极听话地按部就班完成各项任务。但是,如果爸爸不在家,无论是妈妈管还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管,孩子都会做事拖拉、不听话,甚至大吵大闹。也就是说,小华像一根橡皮筋,爸爸在时他被拉得紧紧的,其他人在时他会放松,在学校时就更放松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进一步了解,原来爸爸为了孩子一年级能更好地适应,推掉了能推的一切工作,每天晚上监督孩子。如果孩子不按要求做,轻则责骂,重则动手……所以,孩子因为怕他神经绷得紧紧的;而其他家庭成员都没有爸爸厉害,所以,他很会钻空子;而在学校,老师只能用言语引导他该怎么做,对他来说更是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光如此,由于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根本没有时间玩,更没有小伙伴和他一起玩。尽管他特别想和小伙伴一起玩,但又不知道怎么和小伙伴交往,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他就使出浑身解数想让别人理他,加上是非观念淡漠,就恶性循环了。

  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爱

  其实孩子就是孩子,他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投射出家长的问题。首先在小华成长的过程中,他完全没有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指责、命令、惩罚远远多于关爱、肯定与鼓励。其次,家长望子成龙,重视对孩子的某种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分辨是非及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再次,小华的家庭管教方式明显严于学校,孩子学会了有选择地去服从。

  介于以上分析,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告诉他们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在玩耍中体验。家长随后调整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小华有了明显的进步。其实,只有家长读懂了孩子内心的需求,进而真正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文/张艳艳(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