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用一针一线勾勒出梦幻星辰,美到窒息,连NASA都来求购!

 铭大大1300 2019-01-13

日珥、蟹状星云、流星雨、黑洞……初看这些作品你会以为是什么?太空望远镜拍出的高清照片,或者知名画家笔下独特的星空梦幻?



其实这些遥远神秘的天文奇观宙和你,只隔了一根小小的绣花针。


▲《猎户座大星云》

▲《蟹状星云》


当你靠近仔细端详时,你会发现细细密密的针脚,通过粗细各异的丝线,所展示出来的光晕。


她就是苏州绣娘陈英华,一位非遗传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

她用一针一线,把光年尺度的宇宙,浓缩在绣作中。


连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也按奈不住内心的喜爱之情,多次上门拜访,想要求购这一系列“星空”作品。


▲《日斑》


 ▲《马头星云》

▲《狮子座星云》


但都被陈英华回绝了。


“这是我最爱的一组作品,我花了很多心思,我想把它们留在国内的科技馆,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



1973年,陈英华出生于苏绣发源地苏州镇湖。作为苏绣之乡,女子学习刺绣一直是这里代代相传的传统。今年,是陈英华接触刺绣的第31个年头。




名气已享誉国内外的她,骨子里的那份情愫始终没变:“想让更多国人了解到传统的手工刺绣,并传承下去。”


陈英华14岁时,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学习苏绣没什么捷径可走,只能一遍遍地苦练基本功,刚入门的时候,陈英华每天都要在绣桌前坐十五六个小时,练习针法与分线。




漫长的时间,与成千上万遍的重复,不仅是为了锻炼出娴熟灵巧的手指,更是为了磨掉人身上的焦躁与杂念。



苏绣需要艺者修炼出一颗沉静专注的心,才能呈现苏绣的华美。



春去秋来,昼夜更替,她始终虔诚地守在绣桌前,继续用手中的针,描绘出灿若云霞的绣品。


▲《贵妃醉酒》 142×170cm  收藏价:33万


2006年故宫寻找技术精湛绣娘修复受损刺绣,陈英华因为在当地小有名气,而被故宫专家们选中,负责修复乾隆花园倦勤斋门框的双面绣夹纱。



要知道倦勤斋的128幅双面绣屏风隔断,足足有60多种颜色,15种图案,所用针法都是宫廷古法,大多早已失传。



陈英华遍查古籍,前往清华美院学习绘画和色彩理论,多番请教老前辈,千百次的尝试实验,最终得以复原。



接着她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带领自己的绣娘团队,修复了100余件宫廷绣品。其中,最令人赞叹的,便是下面这两个作品。


1:太上皇宫的龙椅靠垫



以盘金绣为主,图案用18K真金手工制成,粗细程度与原物一模一样。


2:米珠龙袍


整件龙袍,有着形态各异的八条龙,而且龙鳞上充满着小米般细小的珍珠,经过陈英华的巧手缝制,4000颗的太湖淡水珠,最终盘踞在龙袍上。



龙身还用了纯金线盘绕,丝线横向钉固,最终被内蒙古博物馆珍藏。



大量受损的刺绣文物,经过陈英华团队的修复,变得栩栩如生,承载了古代的韵味。


而谈起此次惊艳世人的星空·宇宙系列作品,灵感源于她偶然间看到的星空照片,宇宙的浩瀚神秘令她深深震撼,她便想尝试用刺绣的方式,去展现这份摄人心魄的美。



为了使绣出的星云更生动逼真,她还专门去学习相关的天文知识,了解不同星体和运行原理。



为了还原出立体感,线要由粗到细不断交替,而想要绣出过渡颜色的和谐变幻,则至少要用到上百种丝线。


▲《极光》


一步错便满盘皆输拆掉重来,就这样几次拆绣,陈英华用独创的针法,将一根线劈分成普通丝线的1/16,甚至是1/64,几乎如蚕刚吐出来的丝线般粗细。


以至于当作品摆出来的时候,起初并没有人在意,然而当得知这是刺绣时,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海王星》


传统手工刺绣,与星空相结合的艺术,让在场的国际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赞叹不已,“这简直是织女的作品!”



一直以来,陈英华满怀对传统的赤诚之心,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苏绣的瑰丽。


自己的工作室,大多是四五十岁的绣娘,已经很久没有年轻人加入了。她竭尽全力地宣扬,“只要愿意学,全都免费授艺”,为的就是不让传统苏绣就此没落。



如今,享誉世界的陈英华,依然不被外界浮华所扰,她安安静静地坐在绣桌旁,古今通过丝线串联,在针线间传递匠心的温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