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当由人之道返还到天之道,如此方可由后天返先天,有所成就

 九天凌霄阁 2019-01-13

中国功夫的修习,是一个放下后天执念,慢慢地返还先天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心神上的,还包括身体上的。比如说我们正常人用力多会比较执着,用的多是死力,僵力,局部力,要在练习武功的时候,慢慢地去除掉这些不良的习惯,练就一身混元力,周身力。

那么如何从后天返还先天呢?首先一点是要放下心中的杂念,把心绪放空,正所谓“心死而神活”,只有处于无为的心态,才能使自我的心神渐渐地虚灵起来。其次要有正确的锻炼方法,很多人因为不愿意吃苦,不喜欢练基础功,直接从招式入手学习功夫,不是说这样练不行,而是这样做的效率很低。

武术中的招式是连贯周身气力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在你的经络不够畅通,元气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这样的锻炼效果是很低下的。就像一个小乡村,你的资金和人力有限,结果你什么都想做,到头来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某方面的事情。就好像小乡村一样,处于边远地区,那么就要先全力把出去的路给修好了,“要想富,先修路”嘛。道路通了,乡村的土特产才能走出去,城里的衣物,日常品以及市场的信息才能走进来。

从这点来看,练功夫也要如此,先练小炼形,把经络疏通了,十二关窍要道打通了,就相当于我们现实中的修路,这是第一要旨。现实中道路畅通,物质能周流起来,经济就活了,村民就能有钱。练功中经络疏通,气血周流全身,元气就能日渐饱满充实,身体就能健康强壮。

为什么功夫之初要先练小炼形而不是招式呢?因为招式的锻炼,他是周身一体,气血是循行全身的,这样一来气血就分散了。小炼形不同,比如金锋抖肘,他自然站立,身体和双腿是不动的,然后双手反复抖动。因为只有双手运动,气血就会集中到胸背肩肘手上面来,这就相当于集中全身的气血来攻关,来打通手三阴三阳,来打通劳宫,夹脊,膻中,肩井等穴道,这样他的效率就会非常高。然后再通过其他小炼形分别锻炼腰腿,也是采取这一原理,就可以很快达到打好基础的效果。

这种锻炼方式按照老子《道德经》的说法就是:“人之道,以不足而奉有余”,因为自己元气不足,我就通过小炼形把有限的元气集中起来,统一运用,锻炼某一个部位。等经络基本上畅通了,元气比较饱满了,我再练习招式,不管是太极拳还是八极拳,把元气布于周身,练混元力,周身力。这时就如同《道德经》里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要周身一体,按太极拳论则是“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这时就不能再如刚开始练小炼形时那样,某一个区域气血非常充足,其他地方气血不足的现象出现。其实在宗传小炼形里面,练到后来也是周身一体的,比如“金锋抖肘”练到后来,手一抖动,则气机自然运转周身,呈现“道妙循环十二经”,“顺通八极运四歧”的风采。其他势子也一样,比如提龙腿有“收敛丹华百脉通”,“自然天性见道同”之语,可见传统功夫与社会上拳脚功夫的不同之处,他都是以周身为用,混元一体的真正内功。

 

即使现代体育运动,真正的运动员也都是有特殊的专门锻炼方法,有专修某一个部位的,也有全身的,通过这种专一和统一的练法来促进体能和竞技水平的提高。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学习传统武术的人都缺少了这方面的传承,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受累,只想舒服的练套路,这也是现代很多所谓的武术大师不能技击的根本原因。

功夫是由人而练,当人的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就要先修人之道,以不足而奉有余的方式来培养壮大元气,疏通经络。有了基础之后,再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让气血运行周身,混元一体而呈现先天之姿,这才是功夫的真实修炼,亦是传统功夫的作为。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