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范蠡与西施归隐之谜

 五半人 2019-01-13

本文参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奖征文活动

关于范蠡与西施归隐的传闻,那可是多老鼻子啦。

话说,春秋时期的大帅哥范蠡,辅佐越王灭吴称霸后,居安思危,见好就收,自愿弃官为民,在几千年前的一个月夜,隐姓埋名,与心仪的大美女西施一道,收拾细软,乘一叶小舟,吱吱呀呀,摇离太湖,直奔江湖而去……

俩人去哪儿了?坊间几千年的传闻,都是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西汉文学家贾谊在《新书·耳痹》中记载,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蹈五湖。意思是,范蠡被捆上石头,和西施两人,都被扔到了太湖水中,活活淹死啦。

又有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范蠡在劝文种无效后,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有说,现身宜兴湖父镇的。

有说,辗转现身无锡蠡园的。

有说,现身菏泽的。

传说在白鹿归隐得道的。

有说,改姓名叫鸱夷子皮,先到齐国海边耕种经商,发家致富后,被请到齐的国都临淄拜为相的。

也有说,其实,俩人根本没有远航。被司马迁称为“范蠡三迁皆有荣名”之誉,悬疑重重,可信度,得打折。为啥?稍有常识的人就明白的,那时的小船,连一台象样的小电机也没有,帆也没法张,若是出江南水域,仅靠俩人手摇,小船岂能经风浪?你让他俩人还不累趴下……

真个是,人在江湖飘,传闻知多少。每个信息,真真假假,每个传说,又都是一种美好的可能。

倒是在范蠡的老家,古称宛,今称南阳的那地方,似乎不咋掺乎隐居地之争。历朝历代,宛人只顾在忙着树范蠡“商圣”的正面形象。

这也难怪,在下揣摩南阳人的用意,皆因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地位排序潜规则吧?“士、农、工、商”,商这行当,总给人没着落不靠谱的感觉,难以入流,也就比娼稍高些罢了。偏有布衣宛人范蠡,智慧过人,官商通吃,三番五次白手起家,让老百姓不得不相信,世上还真有财神之说啊。南阳盆地,好不容易,出了这样一个靠得住的正面儒商典型,哪还有必要抓芝麻丢西瓜,去搅和啥子隐居地之争。

于是,尽管几千年走马灯般改朝换代,南阳,仍为范蠡建财神庙,修商圣祖庙,好生供养文财神范蠡。让他手执“如意”,身携“ 聚宝盆”,率关公、赵公明等民间财神,尊享供奉。这么重大的事儿,怕后人忽略遗忘,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还专门予以记载,提醒后人。

当今,全国各地财神庙不计其数,实为最好的注解。

范蠡商圣,有多楷模典范,德艺双馨?南阳民间有传说。他观天象,南斗六星,北斗七星,触发灵感,发明了十三两称。项目试运行中,发现难免有奸商缺斤少两,他灵机一动,又在称上加了福、禄、寿三个星。意思是,你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这就正式诞生了十六两称,让中国人一直使用至今。

行文至此,忽然就对范蠡有了一种羡慕嫉妒恨。人间烟火气,凡人俗日子。金钱、美女总是不老的热门话题。一身兼这两个行当的领军人物,历经几千年的沧桑风云,今日范蠡,仍是时代潮人哦。

说来说去,范蠡与西施归隐之谜,到底那一说靠谱点?真好奇若范蠡仍在世,他会有兴趣留恋哪疙瘩?在下不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地考察后瞎咧咧嘴:

首先断言,范蠡与西施归隐,肯定不会心意南阳。

草民观察今日之南阳,虽有范蠡纪念馆、范蠡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范蠡大道、范蠡村,但并不适合隐居。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曾经沧海难为水,既然范蠡四海为家走天涯惯啦,那以他和西施的性情,中原宛城老家,三十里屯村,无山,无水,无江南情韵,怕是故土难归,水土难服,所谓衣锦还乡,做给谁瞧?

若按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依“性格即命运”推测,于情,于理,范蠡二人,倒是在苏州相城那地儿一个叫黄桥北庄的小地方,浪漫

 

这一呢,隐居人很在意时节、气候、民情、风俗、养生保健等软实力条件。居住地有河、有堤、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草,有养鱼、种荷、经商,有吹、拉、弹、唱。俩人塘边静坐,听蛙声虫鸣,闻荷香花味,观鸟飞草长,品新茶昆曲,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也算享受慢生活。

这二呢,周围有“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虎丘湿地公园”,“梅花园”,“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至于黄桥公园太小,不提也罢)。荷塘清香,养心。月色、月影、月光朦胧,令人神怡。既为隐居,就向往享受诗意的孤独,整天锣鼓喧天过年似的,还隐啥居哦。

一对神仙眷侣,在此应该有很大生存空间吧。想外出溜达,在轻轨4号线苏蠡路站上车,轻松转遍苏州。想跑远点,高铁苏州北站四通八达一旁伺候。

再说了,想回南阳看看也容易啊。下午在苏州坐上K1324次火车,第二天就到了南阳。嫌这慢的话,坐动车半个小时到虹桥机场,每天有上海飞南阳的南航CZ 3150航班,一个多小时,落地南阳了。

不知范蠡西施以为然否?若草民俺猜靠谱啦,麻烦你俩,加俺微信,点个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