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

 醒真 2019-01-14
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按:何为清浊,阳者为清,阴者为浊,脏为阴病于浊而寒,腑为阳病于清而热,又寒病为浊,热病为清,辩清浊则明寒热,脏腑之所起也。
尺者为阴,寸者为阳,浮滑为阳,沉涩为阴,故可知病生于阴阳表里虚实也。

先别阴阳具体诊法:
1.清浊鲜暗(查脏与腑)
2.眼目神情(查神存亡)
3.面唇红否(查寒与热)
4.胖瘦动静(查阴与阳)
5.音量大小(查虚与实)
陈未林于2016年12月16日

2016年12月16日

今日读书心得
桂枝汤是阴阳双补之剂,何言汗剂。
1.桂枝加桂汤增桂枝二两治疗奔豚而非发汗。
2.不喝粥、不盖被子、不温服,没有发汗作用。
3.桂枝加龙牡汤,治疗虚劳阴虚阳亢。
4.桂枝甘草汤救心阳于危亡,皆未言汗也。
桂枝炙甘草辛甘化阳,
芍药炙甘草酸苦化阴,
生姜加大枣调和营卫,

姜桂辛散又可逐风寒,
芍枣酸甘又可助肝疏泄而通利二便,
甘草又于解毒之良效。

2016年10月17日

便秘(二)

老人加肉苁蓉(温),小孩重用生白术(温)
虚热:麻仁丸,炙甘草汤
气虚:黄芪建中汤
肾虚:六味地黄丸加肉苁蓉
血寒:当归四逆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
太阳阳明:厚朴七物汤
少阳阳明:大柴胡汤
热重于实:调胃承气汤
实重于热: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
热实夹饮:己椒苈黄丸
实热皆重:大承气汤
湿重于热:白虎汤合五苓散
热重于湿:白头翁汤加大黄或大柴胡汤

随证加减!

2016年5月25日

一般便秘处理
便秘:老人加肉苁蓉,小孩重用白术。
虚热:麻子仁丸,炙甘草汤
气虚:黄芪建中汤的
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
热重:调胃承气汤
实重:小承气汤
实热皆重:大承气汤

2016年5月24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本段出来的干货,冬伤于寒,春天必发温病,天时运转,阳气来复,必驱邪外。
飧泄是因为有风,需息风,痛泻要方有没有?
伤于暑则必生疟疾,因为暑为少阳相火之气,故有疟不离少阳之说,同气相求也!
湿则生咳嗽,气机逆乱,湿则成,脾主湿,湿聚于肺,阻滞气机,则生咳嗽,故见咳者必化痰也,经方麦门冬汤,其意可鉴。

2016年5月23日

也谈经方治疗咳喘

至喘原因,不说废话,直接入主题。

麻黄汤——因风寒束表,肺气失宣

桂枝加厚杏汤——因风寒袭表,肺气上逆

小青龙汤——因风寒束表,肺气失宣,内有寒饮

大青龙汤—— 因风寒束表,肺气失宣,内有郁热

射干麻黄汤——因风寒袭肺,肺失宣肃,内有寒饮

厚朴麻黄汤——因风寒袭肺,肺失宣肃,内有郁热

小青龙汤加石膏—— 因风寒束表,肺气失宣,寒饮化热

麻杏甘石汤——因肺热雍盛,肺失宣肃,或坚表证

皂夹丸——因顽痰阻肺,肺失宣肃

麦门冬汤——因虚火上炎,肺气上逆

以上比较经典的代表方,至于造成咳喘的原因太多了,切莫套病守方。

2016年4月25日

欲作奔豚部位

今天给朋友扎针,其自觉腹部按压有动脉跳动,在腹部下二寸的位置,腹诊腹直肌强直,天枢穴有压痛,胃部有心下痞,脐下悸动属于肾, 其有肾结石病史, 欲做奔豚经方是用苓桂甘枣汤来温阳利水;其中用大枣之意,是治疗腹直肌强直的?

2016年4月15日

辩清方证未辩六淫,湿浊偏盛医案。

女,一天前自述洗头后,受凉头疼头晕,怕风,不动无汗,舌苔厚腻,吃饭头有微汗出,处桂枝汤二剂。

复诊: 服桂枝汤二剂汗出依然不解,头项强头,头一摇就痛,舌苔中后段厚腻,不渴,有点怕风,面色红润,手足温度触摸不冷,双手心稍发烫,双足感觉怕冷。

分析:初诊桂枝汤证无疑,其苔厚腻不渴,《伤寒论》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由上条可以看出仲景也遇到了,是有湿浊,未加去湿之药,而头项强痛的症状不解;服桂枝汤其表证以解,湿郁阳气故微恶风,因足觉冷,理应行阳利湿,与附子里中丸服用而愈。

2016年4月11日

简述病位与六经
伤寒论三阳病,其实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定病位,然后把药物引入各经;如病位在淋巴属于少阳的半表半里,那用少阳的主方小柴胡汤加石膏;病位在乳房,用小柴胡加牡蛎软坚散结。
其中还要辩清楚,病位病性的标本,是兼证还是主证。
①一个处方必须有引经药,如小柴胡汤必须重用柴胡透达少阳,也就是要用柴胡入少阳经;又如新加汤重用生姜达表,又如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头项强。
②根据体质病位气血的盛衰,决定扶正去邪为主,还是去邪扶正为主;如桂枝汤用大枣炙甘草白芍,扶正祛邪;
又如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加人参炙甘草大枣,扶正去邪;
在如麻黄汤只用炙甘草杏仁补充津液,重用麻黄桂枝解表,就是祛邪扶正之法。
总之补能恋邪,津液支持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太补它。
③标本的问题一定要定清楚,这关系到治疗的对错,如鼻窦炎的关系除了考虑局部,还要考虑整体,局部用葛根为引入头面;病性方面的标本,有湿加苍术,有热加黄芩黄连,寒湿化热,在温寒燥湿的基础上加去热药,如小青龙汤加石膏,是不是。
⑤考虑一下病理产物的存在与原因,如有瘀血,就要考虑是气虚血瘀,还是阳虚血瘀,还是热灼血瘀,痰饮也一样,找到病因才能标本兼治,谢谢大家,一早又听我废话!

2016年4月10日


风寒化热
男,27岁,来诊原因,自述感冒以六日,服维C银翘片无明显效果;
症见发低热,阵发烦燥,无汗,恶风,偶尔咳嗽,咽痛,稠痰,舌红苔薄黄,脉浮紧62/分。
诊断: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麻黄10,桂枝15,生姜10切,炙甘草6,杏仁12(打),石膏20,大枣12枚,苏叶6后下。
服法:六碗大火煎成二碗,三小时一服,服后盖被取汗则止。
反馈:服一碗遍身微汗出,烦去,第二天胃口开,痊愈。

按:
无汗+恶风+脉浮紧=表寒
咳嗽+咽痛+痰稠+舌红苔黄+烦躁=痰热
风寒不解,郁而化热,故见热证,法当解表清里,患者素体强健,药证相合,故一碗而愈。

2016年4月9日

解读经方小续命汤
疾病:中风
病机:气血两虚,外感风寒
病位:太阳阳明太阴
歌诀:小续命脏麻桂干,当归参草膏杏川。

麻黄三两 桂枝三两 杏仁四十枚 炙甘草三两(三两甘草增加补益作用)=麻黄汤加减→ 开太阳寒水,通风泻热;
石膏→清透阳明燥金(风寒化热);
干姜→顾护太阴(增加运化);
当归人参→治病因(气血不足);
川芎→活血化瘀。

2016年4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