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校园伤害事件,让坏人不拿刀,比教孩子跑更重要!

 昵称413468 2019-01-14

15394774712.jpg

近日,北京某小校发生校园伤害事件,幸而20名受伤的孩子均无生命危险。

面对类此恶性事件,作为家长,揪心又后怕。

校园,这个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却变成了恶魔的作案之地,面对此类事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01

让坏人不拿刀比教孩子如何跑更重要

在日本,也曾发生过儿童砍杀事件……

2001年6月8日,日本一名叫宅间守的男子,带着一把菜刀偷偷潜入池田小学,之后的10分钟时间里,整座学校都笼罩在死亡之中!最终造成8人死亡,至少21人受伤,而8名死者,全是无辜的小孩子!那么在这一事件发生后,日本人都做了些什么呢?沉默?等待时间愈合伤口?不!他们所有人都采取了行动!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并非是精神障碍者,并且在被关押期间,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在法庭上,他还对着遇难儿童的家属嘲讽道:“每天因为交通事故还会死好几十人呢,我这个事儿跟交通事故没两样。我1条命换你们孩子8条命,值了!”

其实,从冲进学校砍杀儿童开始,他就已经做好死亡的准备,他说自己如此残忍的真正原因是:“我本来打算自杀的,但自己下不了手,自杀听起来怪疼的。所以杀了那些孩子,想判个死刑,让警察给我个痛快的死法罢了。”

死亡,对他来说意味着解脱,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法庭将他关在暗无天日的监狱整整三年,他被折磨到崩溃绝望,直到2004年9月14日,宅间守才终于带着罪恶离开这个世界,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死,竟是一件这么难的事。

往往此类校园伤害事件在中国发生时,每个人都会义愤填膺的评论几句,让恶人判死刑,要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殊不知,让坏人不拿刀,比教孩子如何跑更重要。

纵观几起校园伤害事件,目的多为报复社会或者作案之前已经有了想死的念头。对待这样的蓄意杀人罪,死刑不再对他们构成威胁。只有让惩罚比罪恶更重,更狠,才能让坏人知道罪恶无赦!

8d15451dc2e5439c806e535ea7ecb114.jpeg

02

辨别恶魔 严惩恶魔

北京校园伤害事件也同样事出有因,犯罪嫌疑人贾某某是当事学校聘用的劳务派遣人员,日常从事维修工作。但由于失去工作派遣的机会,便起了害人的心思。

让人害怕的是,危险离我们那么近。或许,我们也应该懂得识别和防范成人黑化的知识。恶人们总会暴露一些特征,在心理学家Christpher.J.Patrick提出的人格模型里,几乎所有犯下故意杀人罪的犯人,不分年龄,都具有三大特质:

大胆而冒失(boldness)——非常冷静,特别对血腥和危险的场面有很高的容忍力。

无节制(disinhibition)——道德观念薄弱或者几乎没有,缺少适可而止的概念,不惜一切满足自己的欲望。

恶意(meanness)——没有或者很少有同情心,缺乏共情能力,几乎不会产生内疚感。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必须要知道危险的存在,恶人的世界是冷漠的,有多少人每天心里都藏着一个锤子一把刀,我们视而不见,危险就随时可能发生。如果学校当局管理方能够把这些隐形的刀剑进行识别防范,孩子的安全将会有效的保证。

加强社会的治理、增强校园的安全防范意识至关重要。

当孩子被丢进危险的漩涡,教他如何游泳,几乎已经无济于事了,整个社会环境如果能够加强监管防范,让孩子少一些机会出现在汪洋大海的漩涡当中,再加上一些安全防范才能够真正有效,如果他每天都能遇到坏人,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会防不胜防。

03

安全防范 学会自保

遭遇恐怖袭击时,应该怎么做?

图解版↓↓↓

5c3752bbbbfd4dbca8e71e1cbe6cb769.jpeg

校园恐怖袭击类型及应对措施

1

---跑为上计,不围观不停留。

34764dc566ee453eb84668fd3ca3c6da.jpeg

2

---跑不掉,要躲。建筑、树木、花坛、课桌都可藏身。

cd498bf74e8b4d4b9ff59c9577024a05.jpeg

3

---跑不了,躲不了的情况下,要大声呼救,奋力反击。

353d411256ef4f81b87bce2c167603a1.jpeg

4

---联合校园众人制服歹徒。

e007e90ace994217a326db3c843e32f1.jpeg

4fa202eff49249d8bd10bf42595134f3.jpeg

1

---遇到横冲直撞的车辆要迅速从车的两侧躲避。

2dc7468c964743a490272b9e853014bd.jpeg

2

---寻找坚固物体藏身,并向周围呼喊示警。

8001abb74d274967ac59bb1d830ac340.jpeg

3

---安全后及时报警,检查是否受伤,对伤口简单处理。

76295d04b83f4d778e374a954b74b502.jpeg

d0df8b716a9848db92790faadf054bb0.jpeg

1

---若发现小火,及时用灭火器灭火。

60f5662c87054cc7899b92c085b4c496.jpeg

2

---若遭遇大火,迅速撤离,走安全的楼梯,千万别走电梯。平时多多留意宿舍和教学楼的安全出口。

5b967fdb51354b6a924ec09fbdd0925a.jpeg

14d0bfc8803943ea9a5af478174bb7c1.jpeg

3

---若身上起火,赶紧把外套脱掉。在地上打滚或让舍友泼水来消灭身上的火。切记千万别跑,跑得越快,火势越大。

53bb64470e1b48a694f82a47fc375eb2.jpeg

4

---若困于浓烟,用口罩或毛巾捂鼻,俯身低于浓烟撤离。

d8a94a5bd95a4a93ab7affaca3a521a6.jpeg

570828bb05f04d49883001db0236db1f.jpeg

1

---不要上前试探,应跑离现场,奔走相告。

f4adf4c033664475868c29610e0bcef4.jpeg

2

---到达安全地带后,及时汇报、报警。

73a223f597ec41558d0d8c0b1935f4da.jpeg

3

---若已经发生爆炸,应迅速趴下,用湿纸巾捂住口鼻,有秩序地撤离爆炸地点。

93a197443f1f4ed287bf4fef546f4dc6.jpeg

4

---注意不要惊慌,以免引起踩踏事故;不要用打火机照明,以免引起二次爆炸。

a75218d2607643808010406ec79b412b.jpeg

25020ed5cff14bb4a6d46d7c53761960.jpeg

4fa202eff49249d8bd10bf42595134f3.jpeg

1

---立即找遮蔽物躲避伤害。

e79ade6d7a61454590796458faa00469.jpeg

2

---身处教室内的同学,应堵住门窗,阻止歹徒闯入。同时迅速低头蹲下,躲在讲台、课桌等遮蔽物后面并及时报警。

754681cd00904c389cd8beb5cc5a3dcc.jpeg

a054c90ec7584db5a3f2b17bdabb1a4b.jpeg

1

---沉着冷静最重要。服从命令,趴在地上,别与歹徒对视或者对话,以免发生语言和行为冲突。

6a091a9eaab14298b55ef9924971ca9a.jpeg

2

---尽量保住自己的手机,适时发出求救信息。最后,要随机应变,如果特警发出突袭,要尽量趴在地上,配合解救。

5bc031879012496282e95eac3fe397c0.jpeg

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和互救

b96370a83855451ab2aa23f63cac9f9d.jpeg

平常掌握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

是十分必要的!

9eb4208f16714a4998439282a3142773.jpeg

止血。若轻微出血,可用手指按压;情况严重的,可用领带、腰带、丝巾等进行捆扎。

1d390307c9234838aa9edbd0c221a021.jpeg

烧伤。若伤口不深,可用清水清洗。不能直接冰敷。洗净后用干净的、没有黏性的布加以覆盖,起水泡了不要刺破。

aa7e33149620441c916b2335d46ebe93.jpeg

0aad5206ec4a42aca69b56b7dae642a3.jpeg

心脏复苏。让伤员仰卧,如果按压没有反应,应交叉双手,十指相扣,按压伤员肋骨的中下方,深度5厘米左右。必要时配合人工呼吸。

校园里有哪些“保护神”

5e320868d6834097b928757153bced0b.jpeg

校园常见的安全设施:

报警开关、灭火器、安全出口等等。

d26ca1c81cf34304a32ee777d7277748.jpeg

平时应自觉维护安全措施,

在演习、演练中熟悉其用法。

报警和求助要注意什么

91bca4d23fd54bd5a0899c8568ff0791.jpeg

确保自身暂时处在安全的环境和地带下报警。报警时不要恐慌,准确表达信息。讲清时间、地点、歹徒的人数和武器、事件过程。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生命更宝贵的。我们需要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我们也希望他们永远用不上这样的技能。

04

正确和孩子谈论此类新闻事件,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

为保护孩子,大家都呼吁不要和孩子谈论这类新闻,网友和媒体们也尽量不要传播相关画面,因为残忍的画面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引起一定的影响,造成二次伤害,严重者可能导致某些孩子人格缺陷。

但是,在这样的事件面前,我们也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可能让孩子与这些新闻绝缘。与其让孩子自己了解真相,甚至对社会心生恐惧,不如我们做家长的主动出击,主动和孩子聊新闻,让孩子学会思考并保护自己,而不是自我封闭。

那么,该如何把握分寸,才能避免社会新闻的模仿效应,既提醒孩子保护自己,又免让孩子心生过大的恐惧?台湾心理学家莫兹婷老师在接受《亲子天下》采访时,曾建议:

首先,家长不慌,孩子才不怕。不要揣测孩子之前听到什么,只要做好心理准备,从容地关心孩子对事件的了解。比如,“你知道有位大姐姐为了保护自己的好朋友被坏人伤害了吗?”以此破题。

其次,讨论事实,不要传达偏见。惊悚社会事件的爆发往往伴随着丑化、标签、偏见,如“社会藏着很多杀人魔”,这些以偏概全的想法,会让低年级孩子对世界产生错误判断,对人感到不安与不信任。更好的做法,是指对孩子传递客观事实。

此外,面对已经目睹或者经历过校园伤害事件的孩子,他们很可能处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急需我们的引导。如何平复孩子的情绪,家长可以参考美国学校顾问协会(ACA) 给出的这七条建议:

1.尽量让孩子继续正常的生活学习,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会让他们有安全感!

2.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这方面的新闻和电视。

3.和孩子坦诚的分享发生了什么(适合他们年龄段认知理解能力的),因为你不说,孩子更会好奇去其他地方道听途说,我们就更难控制他们的情绪。

4.倾听孩子的恐惧和顾虑。

5.向孩子确认世界还是美好的,学校也是安全的,只不过有人会做坏的事情!

不要跟孩子说小心小心小心,因为这不是他们能力内可以进行自我保护的,否则会造成他们的紧张不安。要让他们有安全感,让他们相信大部分人和环境是善良的。

6.家长和成人首先要处理和衡量我们自己对这次灾难的危机压力。你的一举一动,孩子都能感受到。

7.重建,再次确认巩固你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以及依恋关系。

家长们请记住,危险面前,你是孩子唯一的精神安全来源!

面对校园伤害事件,我们做的远远不够,犯罪的“传播效应”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可怕。

恶的链条,需要在源头上切断,如何防范于未然,确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美国的校园枪击案也无法得到防范,研究证实犯罪行为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或启发性,而各种反社会行为中,像屠杀学生这样的行为无疑具有更强烈的传播性和震撼性,面对罪犯的恶行,媒体新闻应注意传播方式,社会专业人士应及时关注受害人及相关人的心理安全,进行心理辅导及心理教育,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最后,愿我们不隐藏伤痛,痛定思痛,让全民都能够了解事实真相,重视提升全社会的关注与理解,并有效行动起来,严惩恶徒,净化社会!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综合自知子花家庭教育、公民防范反恐怖袭击宣传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