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堂在寺中名自高

 青梅煮茶 2019-01-14

    汪懋麟《重修平山堂记》揭示得最明白:平山堂“存则寓礼教,兴文章,废则荒荆败棘,典型凋落,则兹堂之所系何如哉!”平山堂是政教典型,于官员则追随文章太守,致力政通人和,于百姓则慕享宽简政治,崇尚文教,稍去钱刀驵侩之气。其蕴涵传统理想,树立现世标杆,为世人心向往之,故虽地属山寺,名实在其上。  

    身为扬州人,年轻时常到平山堂玩。那时说是到平山堂,其实是进大明寺的门——平山堂只是大明寺内的一个厅堂而已。记得1979年末,与大学同学游览大明寺,回来写出“高僧一代出淮东,文章太守宴客隆”一首诗,诗题却是《平山堂》。当时扬州人好像都这样说,有微信群信息为证:“小时候好像没大明寺什么事”,这并非不游览大明寺,而是坊间以平山堂来指代。

    其实大明寺资格很老,南朝刘宋大明年间就矗立在蜀冈,比平山堂早出数百年。隋朝,寺中建栖灵塔;唐朝,有名震日本的鉴真和尚,也留下众诗人的佳篇。欧阳修之平山堂,位于该寺西南方,为近邻。其后大明寺、平山堂屡废屡建,但两者大致方位均未变化,至今犹然。

    相近的地缘关系,常使平山堂被大明寺占并。欧阳修建造此堂,自当在寺外;南宋诗人张蕴写下“隔江山色画图中,故址荒来与庙通”的诗句,平山堂似乎有并入寺庙的可能;清初顺治年间,则有“平山堂毁为山寺”的明确记载。清康熙、乾隆年间,重建重修后,平山堂自有大门,李斗《扬州画舫录》写得清楚:“山堂大门在寺坤隅,门内植老桂百余株,琢石为阶,凡三十余级,上筑石台即行春台。台上老梅四五株,即欧公柳、薛公柳、左司糜师旦属扬帅种柳处。上建厅事颜曰平山堂”。现今平山堂、大明寺的建筑位置与布局规模,乃清同治年间盐运使方濬颐主持重建所致,当时平山堂是否独立门户,笔者不知;却看到一位雪航和尚常以接待者身份出现在平山堂宴集中,此僧是平山堂的管理者吗?据说,此次重修,雪航出力不少;此后平山堂诸诗中,常有僧人出现,如易佩绅《游平山堂》云:“山僧好客期重至,万本荷花寿老夫”。很可能同治重建后,此堂可能就已并入大明寺内,自然也就由僧人打理;官员文人来此游览宴集,僧人出席作陪甚至召集做东,也是常情。民国初年,平山堂亦已破败,正是法净寺(即大明寺)主持皎然出面请求整修而新的,当是堂寺一体,和尚当家吧。

    这种情形若从方浚颐1872年重建算起,到1979年,已是百年,我们当多称大明寺才是,可偏偏传呼平山堂。不仅老百姓,就连1872年问世的《申报》,截至1949年,该报提及大明寺、法净寺者,仅五六处,其中一处还是用来解释“平山堂”,而平山堂则出现二百余处,大多数以之称蜀冈、大明寺;甚至有以“平山堂”代称扬州的。

    这种实体与名义的错位,昭示出山寺难掩堂名、高僧不敌太守的史实,体现了人们对平山堂精神价值的认识和传扬:所幸留故迹,斯文未云亡;岂惟存制度,从此富文章;至今崇俎豆,端不愧师承;此中关典礼,岂独系风骚……邑人士绅汪懋麟《重修平山堂记》揭示得最明白:平山堂“存则寓礼教,兴文章,废则荒荆败棘,典型凋落,则兹堂之所系何如哉!”平山堂是政教典型,于官员则追随文章太守,致力政通人和,于百姓则慕享宽简政治,崇尚文教,稍去钱刀驵侩之气。其蕴涵传统理想,树立现世标杆,为世人心向往之,故虽地属山寺,名实在其上。

    风水轮流转,自1980年春,日本鉴真塑像回扬探亲,大明寺借助外交之力声势日隆,以致90年代旅游促销口号,高呼“瘦(西湖)、大(明寺)、个(园)”,新生代也就多知大明寺而鲜闻平山堂了。以空间而论,这是名正言顺。平山堂大概不会有怨言,它也感恩大明寺对自己的眷顾:寺堂一体,消极地说,延缓了平山堂荒废的速度,毕竟有组织来照料它;积极地说,一旦荒废便有山僧出面张罗修复,使之重生。文革期间更是托大明寺之福——山寺事关中日邦交,周总理严令保护,地方政府及时封闭山寺,平山堂坐享其福,免遭劫难,真是阿弥陀佛。

    但笔者心有戚戚焉:以平山堂的文化高度,不应该失重吧?空间融合寺庙当家,这是行政管理的必须,但文化宣传当自有主张。依笔者私衷,还是盼望山堂之名高于寺名。民国初年,有篇《游平山堂记》说:“夫欧阳文章道德,为百代宗仰,山川因之生色,是公能为斯地重,非斯地之足传公也。”平山堂千年犹在,欧阳文脉代不乏人,“非斯地之足以传公”之妄语虽不值一驳,却可以作警示,今人须大力传扬平山堂的文化精神,庶免斯人言中。  

    2017年11月,前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公来扬州鉴真图书馆“扬州讲坛”开讲,晚报作专访,叶公明明缘鉴真而来,却说最喜欢的地方是平山堂,记者以《平山堂留有千古佳话》为题,深得我心。

    ■ 广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