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香环绕中国人

 老有所不为 2019-01-14

                             


不知从何时起喜爱竹子,

大约是苏东坡那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也许是读了娥皇、女英的故事,

有感于湘妃竹的紫韵纹痕。

更有可能是,

小时候过春节,

在家家户户门口见惯了“竹报平安”的大红春联。

-


总之,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

也许,中国有太多角落,

都充斥着“竹”的元素。

三岁拿起竹筷,

一个完全独立的生命正在长成;

五岁拿起毛笔,

思想的书写与表达,

开始启蒙。

由古至今,

竹香环绕中国人,

从不改变。

-


“竹”是植物界的清流,

文人爱它的高洁,

武人爱它的刚义。

从七千年前河姆渡居民使用竹制品开始,

到《弹歌》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狩猎场景;

千秋竹脉,不绝缕。

-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常同游竹林,

借音乐、诗词酒赋直抒胸意,放浪不羁,

留下许多让人感慨的故事和传说。

后与地名“竹林”合一,

称“竹林七贤”

这是七位天真坦率,

以标榜“做自己”而著称的知名团体。

据说,

他们还影响了美国60年代的“嬉皮士”文化。

竹林七贤的故事和风度,

很多时候,

让不得不妥协的我们,

神思艳羡。

-

竹林七贤图

何可一日无此君?


东晋王羲之的儿子,

王徽之爱竹如命。

即使暂时借住朋友家,

也因朋友家中无竹,

特命随从仆人中上,

他说:

”何可一日无此君?”

-


红竹鼻祖


苏东坡爱竹,

世人皆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东坡也爱画竹,

一次兴致来时,

欲画竹,案上无墨,

就地取材,遂用朱砂画竹。

开了画朱竹的先例。

有人不解而问:

“世上只有绿色的竹子,

何来红竹?”

苏东坡说:

“世界本也没有黑色的竹子,

但大家都画墨竹。

墨竹可画,

红竹又何尝不可呢?”

此后,便盛行文人画红竹,

苏东坡因为为“红竹鼻祖”。

-

启功·竹


板桥画竹


“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

一生只画“兰、竹、石”

说起郑板桥画竹,

还有一段渊源。

郑板桥53岁时,

任山东潍坊知县。

灾年民不聊生,

郑板桥开仓放粮,

还以工代赈,

给灾民谋生机。

这一善举,

引发贪官污吏和恶豪劣绅的不满,

郑板桥被弹劾而辞官,

加上生活压力就得了气淤之病。

-


一日大风,

郑板桥躺在病榻上观窗外竹,

发现地上的小草被大风连根刮起,

但所种的竹虽随风摇摆,

却始终屹立不倒。

郑板桥豁然开朗,

反思觉得不可与现实较劲,

要学风中之竹,

顺风而摇摆,但根纹丝不动。

于是,他从窗上爬起来开始画画,

就是那副传世的《竹石图》。

自此,郑板桥爱竹,

一生不弃,且不再为尘事烦恼。

-

郑板桥·竹石图


林黛玉的“竹缘”


竹林七贤的风貌品质,

与林黛遇甚合。

林黛玉姓林,

贾宝玉一次发疯时,

曾说:“除了林妹妹,谁都不许姓林。”

曹雪芹擅用隐喻,

真假转换,

“林”姓,何尝不是代表了品性呢?

-


林黛玉的居所,叫“潇湘馆”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

就连贾政都在游览时赞叹说:

“好个所在!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居住空间反应出主人性格,

这样一处所在,在全书中,

也只有高洁儒雅,超逸脱俗的林黛玉可相配入住。

-


“海棠诗社”中,

为了公平起见,

每个人都取了笔名。

林黛玉叫“潇湘妃子”

以泪洒斑竹的娥皇女英,

象征黛玉的红颜薄命。

-


竹子对联


关于竹子,

典故成语、词牌故事颇多。

对联,即考验文人休养,

也是应机智慧的反应。

有关竹子的对联,

亦是十分有趣。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后面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增加难度,再加一字,

更有意思: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


文字|目录君

设计支持|伯仲舍工作室
图片|网络




 

東方的,生活的。最美微雜誌。

歡迎您的來訪
-end




2019金豬招財禮盒。限量熱銷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