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遇竹,人生知足:漫谈古代文人与竹文化

 bulaolindtsg 2020-06-18

竹子因其青翠挺拔,虚怀如谷而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喜爱,一起来看一下。


一:竹林七贤与竹溪六逸。竹林七贤指的是西晋时期七位当时最著名的文人名士。他们分别是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由于他们清廉淡雅、无视名利。又经常宴席于竹林之下,为竹林之游,所以被称为:竹林七贤。除此之外,当时的很多文人也都非常喜欢与竹子为伴。


王徽之,字子猷,是东晋时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才华出众,生性高傲,不拘小节。王徽之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还没等安顿好,他随即马上让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借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呢?王徽之吹着口哨并且悠然的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后来唐朝诗人宋之问就在《绿竹引》中写道: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司马光也写道:吾爱王子猷,借宅亦种竹。一日不可无,萧洒常在目。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受大名士王徽之的影响,这二人都对笔直挺拔的竹子都钟情不已。


另外在唐朝还有“竹溪六逸”之说。据《新唐书·李白传》载:唐代大诗人李白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六人徂徕山下的竹溪隐居,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李白就曾写诗赞道: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


二:黄冈竹楼与胸有成竹。到了宋朝文人雅士对竹子则更为欣赏喜爱。宋初文学家王禹在其名篇《黄冈竹楼记》中写道: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此外文章还说,用竹子造楼房,有很多别致之处:宜鼓琴,琴声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对竹子和竹楼是大加赞赏,喜爱非常。


苏轼则更是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极言竹子对人是相当的重要:人可以没有肉吃。但不能没有竹子可供观赏,否则就会变得庸俗了。


至于苏轼的好友文与可,则是更加喜欢竹子和画竹子。文与可在任洋州太守的时候,洋州城北有一片茂盛的竹林。他常在公事之余或闲暇时携妻来此悠游,观竹、画竹,品尝竹笋。并悠然自得的写诗道:看画亭中默坐,吟诗岸上微行。人谓偷闲太守,自呼窃绿先生。


并且经过多年的观竹与画竹,使文与可终于悟出了画竹真谛:画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这就是成语胸有成竹的由来。


三:到了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对竹子则是更为痴迷和喜爱。郑板桥不但画竹,还写了大量赞叹竹子的诗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三两枝瘦劲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后立,坚韧不拔。


《墨子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写这首诗的时候,郑板桥正任潍县知县。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的思想、浓浓的情意。


等到他离开官场,两袖清风而去,临行前作画并自题诗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借竹子抒发了自己不愿为官、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静心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