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上饶人尤其是年纪四五十岁及以上岁数的上饶人,对上饶铁路新村怀有特别的兴趣和特殊的情感,除了在那个时期其社会功能齐全、自成体系,还有其各项条件、待遇相对优裕、丰厚之外,最深切的感受恒久地充溢身心:仿佛一种难以名状的空气一直笼罩其间——思来想去,与别具一格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上饶铁路话”密切关联。 历史悠久的上饶,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既有传统的地域文化,也有吸收、消化、融为一体的外来文化,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上饶铁路话,就是别具一格的地域方言文化。这种地域方言既不是普通话,也不是本地口音的上饶话,而是别具一格的上饶铁路话。这在全国铁路职工及其家属居住区是极其少见的,其形成有着历史的渊源过程。 上饶铁路机务段办公楼 浙赣铁路是分段修建的。1933年11月修到江西玉山县,1934年元月通车,随之建起了玉山车站和玉山车房(机务段)。铁路继续往西延伸,1935年修到上饶,建成上饶火车站,1936年,玉山车房搬迁到上饶,成立了浙赣铁路第二段——上饶机务段。 上饶火车站曾先后隶属上海铁路局上饶铁路分局、杭州铁路分局、南昌铁路分局管辖(现隶属南昌铁路局)。上饶铁路职工绝大多数是从杭州铁路单位分过来的,并相继从萧山、诸暨、金华等地带了一些人过来,那时还允许沾亲带故带人出来做事。解放前,上饶铁路职工几乎没有本地人,这些来自浙江主要是杭州的的铁路职工,集中居住在现上饶市信州区北郊花园塘一带,自成体系并形成村落,保持着固有的江浙生活习惯和口音。随着铁路的发展,后来又陆续招来一批上海、江苏、安徽、湖南、福建等地的转业退伍军人、学生等人员,铁路职工的籍贯变得越来越庞杂,铁路的生活区域也不断向郊外扩展,但仍不同上饶市民混居,上饶本地的语言同化不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而南腔北调又失去了各自独立的场景。于是,这些老铁路职工的孩子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语言——上饶铁路话。 培训基地 上饶铁路话,基本上是杭州话与上饶话的混合变语,既不同于杭州话,也不同于上饶话。杭州话的发音多用第三声,上饶话的发音多用第二声,上饶铁路话的发音多用第四声。铁路职工在其长期的铁路沿线工作中,还形成了其独有的数字发音(如动、妖、俩、拐……),如果不是铁路人,这些奇特的报号音,旅客是没几个听得懂的。上饶铁路话结合了吴音的袅袅之声,说起来婉转清脆,好似唱歌,有一种越剧的韵味浸于其中,让人听得身子都软了起来,连骂人的话也起承转合、音调甚多,如果不配以激愤的表情,真是听不出骂人之意,不愧是吴侬软语。但凡会讲上饶铁路话的人,来到浙江、上海一带,往往会有听到乡语、似曾相似的感觉。这也难怪,因为他们的声调本就发源于这些地方喔。 铁路医院边上的弄堂 京九铁路贯通后,一大批上饶铁路职工及其子女又向京九沿线扩散,上饶铁路话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也随之扩散。在南昌铁路局管段千公里的路段上,在京九铁路飞驰的列车上,上饶铁路话经常会闪冒出来,就像源源不断的火星一样!在湖北麻城新建成的铁路职工小区内,由于居住了大批的上饶铁路人,铁路话又开始大行其道了,俨然成了麻城的“第二方言”,上饶铁路人在该小区内上饶铁路话通行无阻,好似回到从前的上饶铁路新村! ![]() 而在上饶本地,由于城市的发展、铁路机构的改革(附属的服务机构和教育机构剥离,医院、学校全部划归地方管理)和浙赣铁路北迁、铁路天桥被拆,致使原来有形无形的泾渭分明的界限被拆掉了,上饶铁路人的居住、工作、婚姻全部与上饶本地人融合,语言生态也逐渐被打破了。现在,上饶铁路人的第三代孩子已经感觉不到铁路地域的存在,早已散居在上饶的各个地方,在铁路读书、铁路购物、铁路居住和铁路工作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也让很多讲上饶铁路话的人们开始学习和改口说上饶话。如今,在原居住地----上饶铁路新村的人们基本上会讲两种以上方言(上饶话和上饶铁路话),以备不时之需;90后会说上饶话的已经多于会说上饶铁路话的了。 ![]() 铁路供应站上坡左边民居(已拆) 由于铁路迁徙的历史原因,封闭独立的社区环境、代代相传的职工特性,在21世纪前,在居住了铁路职工及其家属约万人的上饶铁路新村,上饶铁路话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上饶铁路话好讲、好听、好懂,具有生命力,得以延续至今,成为中国路话和新兴工业社区方言的典型案例!上饶铁路话这一别具风格的独特文化现象,不仅引起了中华铁道网(详见《南昌铁路局:别具风格的上饶铁路话》)、上饶晚报(详见《上饶铁路话》)等传媒的关注和网民的热议,更激发了语言专业人士的悉心研究(详见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杨文波的博士学位论文《江西上饶铁路话调查研究》和论文《上饶铁路话与杭州话、上饶话的语音比较》)(注:本微信照片属于非著名摄影家纵横先生提供,文字引用了上述传媒刊载的文章内容和杨文波博士的论文观点,在此一并致谢)。 ![]() ![]() 回眸过去时代,能讲几句风光的上饶铁路话,到铁路综合商场,也许可以优先买到扎长发的最中意的上海产的粉红色的绸带;到火车站售票窗,说不定还可搞到一张去上海的硬卧票呢!毋庸置疑,自豪骄傲感瞬间大爆发!展望未来岁月,作为上饶别具风格的独特文化现象——在上饶本地有点沉寂的上饶铁路话,能否在留存与保护的基础上不断传承与弘扬呢?能否进行一些比较研究,营造上饶铁路话和上饶县铁山“一乡九语”等错综复杂、多姿多彩的方言岛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呢?能否将它们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 ![]() ![]() ![]() 上饶铁路话,与上饶话结伴而行吧——不仅记在心中,还须话出口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