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墓出土的“古镜”——兼论隋唐铜镜的复古问题(中)

 RK588 2019-01-15

二 唐人的“古镜”观念


唐代的诗文小说中常有发现古镜的记载, 在这些记载中所使用的“古镜”一词, 明显地与“铜镜”、“镜”相区别, 明确地反映出唐人所言的古镜应指早于唐的铜镜, 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来讲, 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古镜”的神异性

唐人认为凡古镜皆具有神秘的色彩和神异的作用, 这是有关古镜的文献资料最鲜明的特征。

首先, 古镜能显现奇异影像。

唐代笔记小说中有许多古镜呈现神异物象的记载, 神异征象之一便是古镜照心照胆, 如唐李濬《松窗杂录》:“卫公长庆中在浙右, 会有渔人于秦淮垂机网下深处, 忽觉力举异于当时。及敛就水次, 卒不获一鳞。忽得古铜镜可尺余, 光浮于波际。渔人惊取照之, 历历尽见五藏六府, 营脉动, 竦骇神魄, 因腕战而坠。”‹1›五代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咸通中, 金陵秦淮中有小民, 棹扁舟业以淘河者。偶获一古镜, 可径七八寸, 方拂拭, 则清明莹澈, 皎洁鉴人, 心腑洞然。”‹2›

唐人古镜照心照胆的说法沿袭了汉以来铜镜神异性的认识。《西京杂记》在讲到秦咸阳宫神异宝物时说:“有方镜, 广四尺, 高五尺九寸, 表里洞明, 人直来照之, 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来, 即见肠胃五脏, 历历无碍。人有疾病在内者, 则掩心而照之, 必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 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帝常以照宫人, 胆张心动, 则杀之也。”‹3›秦咸阳宫宝镜照胆的说法在唐代深入人心, 除了唐代诗文和铜镜铭文中有深刻反映外 (见第四部分) ,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物异》:“秦镜, 儛溪古岸石窟有方镜, 径丈余, 照人五脏。秦皇世号为照骨宝, 在无劳县境山。”‹4›可说是《西京杂记》咸阳宫宝物的另一版本。

其次, 古镜具有神异功能。

与古镜显现的神异物象相关联的是这些影像能预示吉凶。唐李冗《独异志》卷中:“唐中宗为天后废于房陵……有人渡水拾薪, 得一古镜, 进之。中宗照面, 其影中有人语曰:‘即作天子, 即作天子。’未浃旬, 践居帝位。”‹5›古镜成为中宗重获天子位的吉兆。唐李绰《尚书故实》:“裴岳者, 久应举, 与长兴于左揆友善。曾有一古镜子, 乃神物也。于相布素时得一照, 分明见有朱衣吏导从。他皆类此。宾护与岳微亲, 面诘之, 云:‘不虚。’旋亦坠失。”‹6›文中所述朱衣导从乃是富贵的象征, 对于尚为布衣的于左揆来说镜中出现富贵的征象无疑是一大吉兆。

在唐以前就有铜镜能预示吉凶的说法, 唐代古镜的征兆作用应渊源于此。《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张裕传》云, 蜀郡张裕“又晓相术, 每举镜视面, 自知刑死, 未尝不扑之于地也。”‹7›《晋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上》:“元帝永昌元年, 甘卓将袭王敦, 既而中止。及还, 家多变怪, 照镜不见其头。此金失其性而为妖也。寻为敦所袭, 遂夷灭。……安帝义熙初, 东阳太守殷仲文照镜不见其头, 寻亦诛翦, 占与甘卓同也。”‹1›镜中不现人面, 这种奇异镜像当属怪异之事, 唐代笔记小说《独异志》便将殷仲文的照镜故事归入志怪中‹2›, 作为镜示凶兆的代表。

另外, 古镜具有宗教法器般神异的功能。《潇湘录》有二则古镜照物毕现原形的故事, 一则是:“唐万岁元年, 长安道中有群寇昼伏夜动, 行客往往遭杀害。……后有一道士宿于逆旅, 闻此事, 乃谓众曰:‘此必不是人, 当是怪耳。’深夜后, 遂自于道旁持一古镜, 潜伺之。俄有一队少年至……道士以镜照之, 其少年弃兵甲奔走。道士逐之, 仍诵咒语。约五七里, 其少年尽入一大穴中。道士守之至曙。却复逆旅, 召众以发掘。有大鼠百余走出, 乃尽杀之, 其患乃绝。”‹3›另一则是:“至夜, (马举) 令左右召之 (叟) 。见室内唯一碁局耳, 乃是所失之者。公知其精怪, 遂令左右以古镜照之。碁局忽跃起, 坠地而碎, 似不能变化。”‹4›在古镜的光照下, 少年劫匪显现大鼠原形, 神秘老叟显现棋局原形, 小说的这一构思延续了魏晋以来人们对铜镜现形的认识,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九《鹿女脯》云:“淮南陈氏, 于田中种豆, 忽见二女子, 姿色甚美, 著紫缬襦, 青裙, 天雨而衣不湿。其壁先挂一铜镜, 镜中见二鹿, 遂以刀斫获之, 以为脯。”‹5›在这一故事中姿色甚美的二女子经墙上悬挂的铜镜一照, 现出鹿身原形。西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篇》:“万物之老者, 其精悉能假讬人形, 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 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6›

唐人对古镜所具有的神异功能的渲染在唐传奇《古镜记》和《敬元颖》中表达得更为充分。《古镜记》云:“隋汾阴侯生, 天下奇士也。王度常以师礼事之。临终, 赠度以古镜曰:‘持此则百邪远人。’度受而宝之。”王度得到这面古镜后, 发生了照出婢女鹦鹉是千年老狸、杀灭各种精怪、治愈龙驹家人的疾病等一系列神异故事, 其中一则故事是一位神异的胡僧能够识宝, 告诉王度这面古镜的种种神奇, 如透日光、照脏腑、深藏泥中而不晦等‹7›。《敬元颖》讲的是, 天宝中, 金陵书生陈仲躬居住在洛阳清化里一宅中, 宅井常发生溺水事件, 仲躬窥之, 井中现一妖冶女子, 原来是妖女诱人溺水。后此女求见仲躬, 自称敬元颖, 本是师旷所铸十二镜之第七面, 贞观中为许敬宗婢女坠入井中, 受井中毒龙驱使, 化作人形, 诱人溺水。但她不愿害人, 希望仲躬帮她摆脱毒龙。仲躬遂命人淘井, 但得古铜镜一枚, 即敬元颖。敬元颖预知其井将崩, 替仲躬另觅居所报答。后来, 仲躬因此古镜而仕途通达‹1›。

《古镜记》和《敬元颖》生动地传达了唐人深信不疑的古镜神异观念, 除了基于古镜照心照胆能治病, 能现形, 能预示吉凶的认识编撰的神奇故事外, 这二则传奇还间接地阐述了圣人造镜乃古镜神异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古镜记》云:“此则非凡镜之所同也, 宜其见赏高贤, 自称灵物。侯生常云:‘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 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 各校一寸。此第八镜也。’”《敬元颖》中的古镜阔七寸七分, 为师旷所铸, “其铸时, 皆以日月为大小之差。元颖则七月七日午时铸者也”。其中, 师旷为乐圣, 而黄帝则是铸镜的始祖。北宋高承在《事物纪原》一书中述及铜镜的起源说:“《玄中记》曰:尹寿作镜, 尧臣也。《黄帝内传》曰: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 乃铸大镜十二面, 随月用之。则镜盖肇于轩辕, 非尹氏始作也。”‹2›无论尹寿、师旷, 还是黄帝, 皆为唐人心目中的圣人, 他们在铸镜时, 参合日月, 因而古镜则成为比一般铜镜更有神力的灵物。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汉以来既已形成铜镜神异的思想, 唐人在接续前人思想的同时, 有意识地将古镜的神异性夸大, 并利用魏晋以来志怪文学的传统, 通过自身丰富的文学创作加以宣扬, 使古镜神异的观念深入人心, 这样, 本已在唐代极为少见的古镜就显得愈加珍贵。

(二) “古镜”的珍贵性

古镜年代久远, 流传下来的数量极少, 在唐代社会中自然罕见难得。泰欣《古镜歌三首·一》:“尽道古镜不曾见, 借你时人看一遍。目前不睹一纤豪, 湛湛冷光凝一片。凝一片, 无背面, 嫫母临妆不称情, 潘生回首频嘉叹。”‹3›唐人罕见古镜, 一句“尽道古镜不曾见”道出了古镜的珍贵。

古镜所具有的神秘性, 尤其是“持此则百邪远人”的神异功能, 促使唐人想方设法地去发现并占有古镜。

隋唐时期人们得到古镜主要是通过家传和发掘古墓二个渠道。唐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了一个爱好收藏铜镜的任中宣:“长安任中宣家素畜宝镜, 谓之飞精, 识者谓是三代物。后有八字, 仅可晓, 然近籀篆, 云:‘水银阴精, 百炼成镜。’”‹4›而盗发古墓应是隋唐时期发现古镜的主要原因, 沈佺期《古镜》:“凿井遘古坟, 古坟衬沦没。谁家青铜镜, 送此长波月。……埋落今如此, 照心未当歇。愿垂拂拭恩, 为君鉴云发。”‹5›五代杜光庭撰《录异记》卷八《墓》记载:“李道, 咸通末为凤翔府府曹, 因推发掘冢贼, 问其所发, 云:‘……又一墓在咸阳原上, 既入, 得镜两面, 可照人。鼻在侧畔。背面莹洁如新, 磨毕以面照之如常无异;以背照之, 形状备足, 衣冠俨然而倒立也。’”‹1›《稽神录》:“周显德乙卯岁 (955) , 伪连水军使秦进崇修城, 发一古冢。棺椁皆腐, 得古钱破铜镜数枚。”‹2›


[图十二]葵花形月宫纹镜上海博物馆藏


但是, 无论家藏, 还是掘墓获得的古镜数量毕竟很少, 从考古发现来看, 尽管有盗掘的因素, 但各地发掘的上万座唐墓中仅发现十余件古镜的事实也可说明唐代古镜的稀有。

除此之外, 古镜精良的工艺也曾引起唐人的惊叹。上海博物馆藏镜中有一面开元十年 (722) 造月宫纹葵花镜[图十二],此镜为葵花形, 兽钮, 兽口噬咬一奔马, 兽钮左面有一棵桂树, 右面有玉兔捣药, 下面有跳跃的蟾蜍。图案外围有三圈铭文, 云:“杨府吕氏者, 其先出于吕公望, 封于齐八百年, 与周衰兴, 后为权臣田儿所篡, 子孙流迸, 家子 (于) 淮扬焉, 君气高志精, 代罕知者, 心如明镜, 曰:得其精焉。常云:秦王之镜, 照胆照心, 此盖有神, 非良公所得。吾每见古镜极佳者, 吾今所制, 但恨不得, 停之多年, 若停之一二百年, 亦可毛发无隐矣。蕲州刺史杜元志, 好奇赏鉴之士, 吾今为之造此镜, 亦吾子之一生极思。开元十年五月五日铸成, 东平邵吕神贤之词。”‹3›铭文共156字, 文中盛赞古镜工艺精良, 发出唐代铸镜难以企及的感慨。

由于古镜罕见难得, 工艺精良, 加之具有神异的功能, 因而在铜镜的买卖中价格相对较高。薛逢《灵台家兄古镜歌》:“一尺圆潭深黑色, 篆文如丝人不识。耕夫云住赫连城, 赫连城下亲耕得。……十千卖与灵台兄, 百丈灵湫坐中至。”‹4›薛逢为会昌初进士, 诗中主要赞叹了古镜的神异和珍贵, 顺带提及古镜的价格。从作者的语气透露十千钱应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笔记小说《广异记》中记载有天宝年间在扬州三千钱买漆背金花镜之事‹1›, 漆背金花镜应为唐代特种工艺镜, 除去百年间物价变动的因素, 可以推测古镜的价格是远远高于质量优良的唐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