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博有一幅宋代名画,却有人认为它是赝品,真相又在哪里

 历史解密坊 2019-01-15

自古以来,名人的字画,不仅是收藏家们的宠儿,而且也还是各大博物馆争抢的宝贝,尤其是一幅大名人的真迹,更是会吸引全世界的专家和学者们的目光。但与此同时,在书画收藏界,各种赝品也经常大行其道,不仅让普通人难辨真假,即便是顶级的字画鉴赏专家,也都不敢轻易下结论。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今天小编就给您说其中的一件,也是近年来在业内存在很大争议的一幅画,它就是收藏在辽宁博物馆的《白莲社图》,它到底是真是假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白莲社图》是一卷鸿篇巨制,长8.5米,宽0.3米,为宋代画师的作品,其绘画手法则采用了白描,所绘的场景主要是白莲社坐而论道,其内容丰富,人物众多,而且还开创了宋代白描之先河,所以一直备受推崇,流传于后世,也是众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宝贝。

因此,现在常见的《白莲社图》,也多为后世的临摹作品,而唯一的“真迹”,就是辽宁博物馆的这幅。据记载,辽博的这幅《白莲社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藏品,而当年溥仪为了将它带出紫禁城,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来,这幅画辗转着就到了辽博,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专家就发现了画上的一些“猫腻”。

根据《石渠宝笈》的记载,这幅《白莲社图》系宋代画师李公麟的真迹,但是在深入研究之后,发现画上有一句题跋很有问题,即“余尝画其图而得此记……投子张激书”,这句翻译过来就是,“我是之前画这画时才写这个题跋的”。问题来了,难道这幅画的作者是张激?而张激又是何许人呢?

在史料中,张激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有何才能,可以画出如此这般的佳画作?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专家还是在题跋中找到了答案,即“伯时德素皆诸舅”,而伯时是李公麟的字,所以张激原来是李公麟的大外甥;并且还有一句“喜得之以证图画云”,这句话就是说,(张激)从舅舅李公麟那里,拿来了一幅《白莲社图》,然后进行临摹,结果很开心。

辽博《白莲社图》上的这些题跋,都将作者定为了张激,而不是李公麟。因此,它也就是不是李公麟的真迹,而是张激的临摹品,或者说是赝品。但不过作为张激唯一流传至今的真迹,也还是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后来,辽博在对外展出的时候,也将其作者标注为张激。

画作的真假,本该到此就结束了,可没想到十几年后,随着专家们的不断研究,又发现了其中的一处“猫腻”,并且认为,此画就是李公麟的真迹。

专家们发现这幅画的装裱有问题,其中张激所写的题跋,是从其他的画作上移过来的。所以专家就怀疑,是张激另外一个舅舅“搞的鬼”,也就是题跋中的“德素”,他可是当时最著名的书画装裱大师,很可能是,他将张激的题跋装裱到了李公麟的真迹上。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的大外甥出名,也许是因为他自己都没法分辨,哪幅是真迹,哪幅是临摹,因此就阴差阳错的裱错了画。

因此这一发现,又再次将辽博的《白莲社图》推上了风口浪尖,但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近年来,又有专家发现,画卷上题跋的字体很诡异。比如同样是张激的题跋,却存在不同的字迹;而且除了字迹以外,还有题跋所写的内容,和画卷的内容不吻合,所以专家推断,它既不是李公麟的,也不是张激的,而是后世有人再次临摹的赝品。因为不同的字迹,同就表明不是一个人,而至于是谁,那就无从考证了……

直到今天,辽博的这幅《白莲社图》还依然是非不断,真假难辨,正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不管怎么样,都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所以是真是假,且留后人评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