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案(3) 刘某,女,63岁,长沙市人。门诊病例。 初诊(2006年5月12日):素患高血压、冠心病。近月余来阵发性心悸怔仲,伴头晕痛,疲乏,口干苦,大便干。舌淡红而紫,苔薄黄腻,脉细滑。 辨证:心气不足,痰热内阻。 治法:清热化痰,益气宁心。 主方:十味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加味。 处方:丹参20g,西洋参10g,炒枣仁20g,炙远志10g,柏子仁15g,白芷10g,川芎10g,炒瓜壳20g,陈皮10g,法夏10g,茯神15g,枳实10g,竹茹10g,黄连4g,炙甘草10g。10 剂,水煎服。 二诊(2006年5月24日):诉心悸怔忡显减,头痛已止。仍头晕,口苦,便干。舌苔薄黄腻,脉细滑。再拟上方加减。 处方:丹参20g,西洋参10g,炒枣仁20g,炙远志10g,柏子仁15g,天麻15g,炒瓜壳20g,陈皮10g,法夏10g,黄连2g,火麻仁20g,茯神15g,枳实10g,竹茹10g,炙甘草10g。10 剂,水煎服。 按:十味温胆汤出自《张氏医通》,原方为温胆汤加人参、熟地、枣仁、远志,功在益气、安神、化痰。熊师将房中熟地易为丹参,用治心气虚夹痰浊之胸闷、心悸、怔忡等症,临床屡用,疗效甚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