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货净头寸对冲的策略畅想

 真问 2019-01-15

厚道的原创、厚道的分析、只为厚道的你

我记得之前几篇文章说过,做反向的群体是愈来愈多。尤其是18下半年之后,就这个策略而言,市场整体上新增量还是比较可观的。最近也经常和一些期货公司以及金融传媒圈儿的朋友不断探讨这个话题,而且从他们反馈回来的消息判断,一些大的投资者业已入场。

做期货反向跟单,无论你是做美盘、港盘或者国内期货。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仍然是损耗。按我的角度分析,这个损耗并不仅仅代表着滑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交易量基础上的高佣金+高价差损耗。当然,一些必要的人工成本、办公成本今天不做讨论。

净头寸对冲,某种意义可以理解为净头寸反向跟单,最起码我这么认为。净头寸或许很多人不理解,通俗来讲,就是我们持仓的多单与持仓的空单相减所得。比如说我有30手多单,70手空单,那么我的净头寸则是40手空单。

目前绝大多数,或许是一个市场整体现象。反向跟单依然停留在一对一跟单,或者一对多的阶段。张三招聘了三十个盘手,那么两种跟单方式。一种是开设三十个实盘账户,一个实盘账户对应一个模拟账户;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开始一个实盘账户,所有的模拟账户交易全部报送到实盘里。其实两种方式最终所产生的结果是一致的,差别不大。

在这里我将净头寸反向跟单与传统反向跟单做一个对比:

假设刘百万有100个盘手,采用传统的跟单方式(全跟)。每天每个盘手交易5次,那么实盘的交易量一共是500手。另外交易螺纹钢手续费我们按照10元/手计算,滑点0.5/手。每个交易日实盘账户跟单损耗为100X5X10+100X5X5=7500元。

同样,如果采用净头寸跟单的方式(由于多种因素,我们先以频率进行换算)。每个盘手交易5次,我们将100个盘手总共交易的500手分为5个频次。假设第一个频次内,出现10手多,90手空,则净头寸为80手;第二个频次内20手多,80手空,则净头寸为60手;第三个频次为30多,70空,则净头寸为40手;第四个频次为40多,60空,净头寸为20手;最后一个频次假设35手多,65手空,净头寸为30手。我们统计一下五次的净头寸,80+60+40+20+30=230手。然后总体的交易量乘以10元/手,再加上每手0.5点/手滑点。最终的跟单损耗为:230x10+230x5=3450元。

对于净头寸的计算方式以及跟单技术,我没有考虑净头寸仓位之间的变量,是纯粹的以静态状况作为对比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净头寸的损耗对比传统跟单方式,损耗下降了一半左右。

有关净头寸计算的一些方法及建议:

虽然净头寸计算的话相对简单,但是复杂的地方在于交易的过程中,盘手的仓位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净头寸的结果是实时变化的。如何用变量的净头寸实现反向对冲,我相信是很多人必然面临的难题。

我让我的技术团队做过一个算法,因为周期尚过短暂,所以我无法保证该算法实现赢利。下边我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当然,如果有朋友看不懂或者想了解更细致的可以单独找我切磋交流。

我是这样计算的,从两个方向。因为有一部分子账户数据以及盘手数据。我将持仓量作为一个整体事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百分之百。然后我在这个整体事件内统计多的数量与空的数量,我在这里运用数量以及整体之间的关系,就算两者的百分比。假设多单占有百分之三十,空单占有百分之七十。从而得出多空方向的力量对比。得出对比之后,我的系统会进一步判定,假设螺纹钢。那么百分之七十的空单相对于百分之三十的多单,则是强空。在多空力量之间,因为多空力量是随着时间的变换不断此起彼伏的。那么多空力量之间我加了一个对比功能,多/空大于等于空/多百分之二十的情况下,我实盘开始对冲净头寸。当两者力量对比小于百分之二十,我则不开仓。另外多空力量对比差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采取加仓1手的措施。而且关于仓位实时分析的算法,我做了一个实时映射报告,全都反映到了后台。

由于今天出差,先说这么多吧。明天探讨一下我们正在推进的另外一个策略:大数据操盘手形态匹配反向对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