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的孔老夫子如何对付小人?

 白杨河上的日出 2019-01-15
我们的祖先把人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君子,即自己管理自己的人,自律之人;一类称之为小人,意思是精神不成熟不能够自己掌管自己的人,是有待长大之人,需要他律的人。有些人年纪不小,肉体长大,但精神不能够自律,也属于小人。这类小人不同于小孩之处,在于他们不自律却要律人。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小人,一不注意就会受其祸害,不可不虑。

不被小人所祸,有三层意思:一是不被小人所迷惑;二是不被小人所祸害,三是化解小人之祸。

促使小人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受情绪所控,斯宾诺莎称之为被情绪所奴役。换句话说,小人是情绪的奴隶。

以此说来每个人都有小人的一面,不足为奇。奇的是有些人以丑为美,专门表现小人这一面。比如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痞子,滚刀肉,狂人,牛二,杂毛,学术骗子,自以为是的“精英”等等,干扰和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

明白小人的根源是不自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找出对付小人的办法。儒家对付小人的办法有三招:自省,礼让,不让。

对付小人的第一招:自省。

先把自己当作小人,自我检讨,看看自己有没有小人的表现,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小人的遗传因子。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更不能和小人一样同流合污。

有人会问:小人的表现是什么?很简单:无礼。

也就是说,遇事先要看看有没有自控,自己掌管自己,不要想着去干涉他人。用孔子的话说,是不是“克己”;用康德的话说:有没有“自律”;用英文说:是不是”self-regulating”。无礼即为小人,以小人的方式对付小人,像幼儿园打架,幼稚可笑。

有人会说,老几这都是废话,哪个人不是自己控制自己?非也非也。科学告诉我们,自控系统,只做对自己的目标有利的事情。人也一样,韩信忍辱胯下,即是自控的例证。常人往往被情绪所奴役,不能够自控。

西方人格最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被情绪奴役的人,往往做对己不利的事。也就是说,遇事如果不能自省,就不可能“占便宜”。

对付小人的第二招,“礼让”。

“礼者,理也。”无礼就无理可言。

“让”者,“弱之用”也,这是华夏先人独有的智慧。

“让”也是自律的前提,否则就难免会干涉他人的自由,形成不了他人的自律。这同时也是给他人一个自省的机会。

对付小人的第三招:“不让”,或者说“当仁不让”。

这第三招“不让”非常值得玩味。“不让”不外有两种选择:“争”和“不争”。

“争什么”“不争什么”是要仔细考虑的。因为小人无礼,是不可以讲理。所以不可以争理。“不让”就是不争论,不放弃。用孔夫子的话说:“道不同,不相与谋。”

但是,孔子也看到当时天下无道,自己所处非时,认识到“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仅仅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因此,现实中的孔子头脑清醒,决不迂腐,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所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艰难险阻,孔子总是表现得义正辞严,刚毅勇武。精神上如果不能消灭你,实在不行,那就从肉体上消灭你……

真实的儒家也绝对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可是和他的学生们随身带剑的,孔子也懂得“文事”与“武备”之间的关系,例如,齐、鲁两国在夹谷会盟时,孔子力主带兵前往,做好各种准备,才使得齐国阴谋未能得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