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菱窠私房菜之五~水豆豉和坨坨豆豉

 快乐的合欢 2019-01-15

菱窠私房菜之五~水豆豉和坨坨豆豉

菱窠诗华
2018-02-10 阅读238

每逢冬季,总会想起我家的豆豉,满口生津,馋啊!
小时候在老家,进入腊月是婆婆和家人最忙碌的时候,养了一年的猪肥了,早早约人来宰杀,随即进入做腊肉香肠的忙碌中。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我家的美味必不可少,那就是做豆豉和豆瓣酱,这也是只能冬季才做的美味。

北京生活多年,要想吃到小时候的味道,只有自己动手凭记忆学做老家的豆豉了。今天记录的就是如何在有暖气的北方楼房里,做出正宗川味豆豉。

生黄豆买来,挑去烂豆和有虫眼的豆子,温水浸泡10~12小时,中间换几次水。

豆子要泡发到完全涨开,这样可以减少煮的时间。

放入清水,高过黄豆2公分。
我用普通锅煮黄豆,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煮大约1.5小时,至黄豆软烂,可用手指捏烂的程度就好了。

事先必须把保证清洁无油的容器和纱布口袋准备好。这一步是黄豆发酵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在老家时,煮好的豆子立刻装入纱布口袋,放入盛满稻草的箩筐内保温发酵。现在我采用洗菜筐和洗菜盆,外加保暖的东西,来模拟原来那种保温和通气的条件。

煮好的黄豆要迅速捞入纱布袋,放入洗菜筐(外套洗菜盆,中间有空间保持空气流通)。

事先准备好四层保暖物品,第一层用非常干净的大浴巾包住洗菜盆,为了黄豆的温度尽量少降温,没来得及拍照,快速包好装了黄豆的洗菜盆,然后依次包裹。

因每一层包裹时都是在上面重叠,比较厚实,为防止盆底温度不够,我用一个小抱枕芯垫在盆下面。

第三层包裹。

第四层包裹。

灌一个暖水袋放到包裹不贴暖气的最外侧保温,水温不低于大约80℃。

暖水袋在外侧。

我家室温22℃,黄豆发酵包裹放在暖气旁,再加上暖水袋在保温,要人力控温帮助黄豆发酵。

黄豆发酵的期间,每天注意温度变化,包裹内的温度应该比人手摸着热一些,估计盆内温度应该在38℃左右。黄豆发酵时会产生热量和气味,就是那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味道,现在开始发酵了。

这是煮黄豆的水,表面有泡沫,不要倒掉,这是做水豆豉的材料之一,原味要原汁嘛。

把煮黄豆的水倒入洗干净晾干的大口瓶子,待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煮黄豆的水浓稠富含营养,保存下来,待黄豆发酵好以后做水豆豉用。

在黄豆发酵的这几天中,是最操心的时候。以前四川的冬天潮湿阴冷,房内没有取暖设备,黄豆的发酵靠人工保温,时间助力。现在北方的冬天室外寒冷干燥,室内温暖都在22℃以上,也很干燥。从发酵过程看,温度高可以加快发酵过程,但是温度太高又容易发过头变味,时间长又容易黄豆变质。室内最难达到的条件是湿度,所以这个发酵过程很难掌握,多少有点碰运气。

在等待黄豆发酵成豆豉这些天,晾晒萝卜干备用。我喜欢用胡萝卜切成这样晒。

也可以这样晒。

经过四天四夜的关照,我的黄豆没有辜负期望,终于发酵成功了!

发酵好的黄豆是棕黄色粘滑的,表面有长长的拉丝,尝一下豆子,不能有酸味或者怪味,只有不可言传的“臭味”,这种味道和形态表示黄豆发酵成功。

日本的纳豆发酵好菌丝非常长,可以拉到30公分,我做的豆豉长丝只拉到3公分,可能这是家里和工厂制作工艺的不同吧。我发酵的豆子和纳豆的区别还有味道,纳豆在没有加入调味品时有点糊味,我的豆子发酵好后没有糊味但有点“臭”味,呵呵!

水豆豉和坨坨豆豉这两种豆豉的基本调味料是一样的,很简单:生姜(最好用老姜),食盐,辣椒面,花椒面。


准备工作之一,蒸红薯(做坨坨豆豉用的)。

准备工作之二,剁姜。

第一步,把生姜刮皮,一切两半,菜刀拍一下,用刀背剁烂,如果生姜太老,最后切几刀,保留生姜的纤维。


把姜剁成这样,

拍张大图。

准备工作之三,切萝卜干。

切好的胡罗卜干。

这就是做我家豆豉的四种基本调料,盐,辣椒面,花椒面,剁烂的姜丝。

做水豆豉要加胡萝卜干和煮豆子的水,做坨坨豆豉不加煮豆子水,而要加蒸好的红薯,下面分别介绍。

做水豆豉方法:

把发酵好的豆豉放入干净的容器内,放入四种调味料,盐和生姜较多,盐保证咸度,姜提供鲜美,辣椒面和花椒面根据各人口味添加,这一步的口味要浓重一些才够。按照我家人的口味,刚拌好的豆豉是咸鲜麻辣味的。

把豆豉和调料搅拌均匀。

这是调好味道并搅拌均匀的豆豉,这是就可以直接吃了,佐餐小菜!

几天前保存好的煮豆子水上场了!它是做成水豆豉原汁原味的关键材料。

把搅拌好味道的豆豉放入一个干净无油的容器内,加入胡萝卜干丁丁(如果没有萝卜干可以不加),再加入煮豆子水拌匀,水面超过豆豉上面2公分,尝味,适量加盐(因萝卜干无味),盖紧瓶盖放入冷藏室,水豆豉制作完毕。

小提示:煮豆子的水如果有剩余暂时保存一天,次日观察如果水豆豉中汁液少有点发干,还可加入适量。

水豆豉做好后,最好在一周到10天吃完,虽然冷藏可以保存,但时间长了鲜美打折,甚至会坏掉,岂不可惜?

我家水豆豉哪里等得到十天,每天每餐都想吃!那种综合的鲜美味道妙不可言,永生难忘啊!

水豆豉做成功了!装瓶放入冷藏室。

做坨坨豆豉方法:

蒸好的红薯是做坨坨豆豉的材料之一,红薯不仅起到调味作用,还起到豆豉成坨的粘合作用(这就是坨坨豆豉名称的来源)。

把剥好皮的红薯适量加入拌好味道的豆豉中,搅拌均匀,尝味道,应该有麻辣鲜香加微甜味道,各种味道根据自己口味调整。

把红薯和豆豉搅拌均匀。

搅拌好的豆豉里,看得到姜丝和红薯。

用勺子帮助团成坨坨。

放到盖帘上。

很有成就感!

冬日北方的南阳台阳光普照,坨坨豆豉晾晒的时间比成都快多了,每天翻两次即可(每次翻豆豉都会忍不住吃一点,呵呵!)

晾晒坨坨豆豉的几天中,有淡淡的豆豉味道出来,即臭又香,弥漫在家里。如果此时有客人到来,肯定会闻到这种“怪味”而问及在做什么?我都会打趣道:“我家在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坨坨豆豉在阳光中逐渐成熟。

晾晒的第三天。

在阳光充足的冬日午间,闻着这熟悉亲切的味道,总忘不了我的婆婆在菱窠做豆豉和在北京做豆豉的情形,忘不了妈妈跟着婆婆学如何发酵,如何调味,如何团坨坨。家乡的美味和文字,图片,实物一样,带着暖暖的乡愁和思念。

家里有阳光又干燥,到第四天最多五天时间,坨坨豆豉就成为表面干燥无水汽,用手轻捏内部是软的。

做好的坨坨豆豉用双层塑料袋或者密盒子瓶子密封好,放入冷藏室,可以放置一年不会坏,有客人来时,可以骄傲地做出与馆派不同的家常味招待。

坨坨豆豉可以做的家常菜有很多,自我感觉炒回锅肉配它最合适最好吃!还有手撕包菜、小炒肉、辣椒豆豉等多种做法,以一言而蔽之,喜欢四川豆豉这种味道的人,自会做出多种有豆豉提味的家常美味的。


菱窠回锅肉做法:
1.主料:五花肉
2.配菜:青蒜苗/青红椒和洋葱/胡萝卜和青椒/洋白菜等,以青蒜苗为最佳。
3.调料:郫县豆瓣酱,酿制酱油,香醋,白糖,葱,大蒜,生姜。
做法:
1.五花肉煮到八成熟。整块五花肉冷水下锅,水渐开时撇清浮沫至水净,煮到用筷子可以戳到底为好。
2.五花肉切大片备用。
3.坨坨豆豉用手掰成指尖大小的小块备用。
4.葱姜蒜切片备用。
5.兑出碗汁。把酱油,香醋,白糖,各适量调兑在小碗备用。
6.炒回锅肉:
①锅中放少许清油烧至五成热,先放入五花肉较肥的部分中火煸炒,肥肉会出油,所有肥肉成酒窝状,放入瘦肉多的部分肉片一起翻炒;
②中火,把肉片翻到锅周边,空出锅底部分(此时煸出的油自然留在锅底),放入适量郫县豆辨酱,在锅底炒出红油;
③中火,放入坨坨豆豉,仍在锅底中心煸炒;
④葱姜蒜入锅中火翻炒;
⑤配菜入锅大火翻炒;
⑥倒入碗汁大火翻炒,起锅装盘。
一份热气腾腾、红油覆盖、香气扑鼻的回锅肉就炒好了!3

今冬第二批坨坨豆豉正在晾晒中,篇中图片和录像是两次制作时拍的,单手操作录像好累啊。


希望我女儿看到这里会有兴趣也做一次,祝她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