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pk规则,从婴儿发高烧妈妈请假说起

 老鄧子 2019-01-16


 9个月大的孩子发烧42度,妈妈向单位请事假遭到主管拒绝,要按旷工处理,1月9日,一则哺乳期女性的“维权”信息在大连本地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热议很正常,毕竟这样的事情很难有个标准答案。无论是咋样的处理,比如说批准事假或者拒绝请假按旷工对待,都会有人指责。因为,这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难题,也是我们很多人或许都会遇到的选择困境。

的确,这位哺乳期的妈妈是遇到了困难。9个月的孩子得了病毒性感冒,体温高达42度,又不退烧,作为母亲别说上班了,就是守在孩子身边恐怕也着急焦虑。而此时,老公又在外地出差,作为80后的夫妻,双方的父母至少都差不多60岁了,高烧不退的婴儿能够依靠的也只有这位妈妈了。

从这位妈妈与主管的对话中可以看得出来,请事假不是一天了,公司也很为难。“但是一再请事假”,就是说这位妈妈已经请了不止一天的事假。很显然,这就是很切实的问题了。有很多人说,这家公司的管理不够人性化,没有对员工的关爱与关怀。是啊,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一旦得病高烧,这都是为人父母最揪心的时候,咋能不允许请事假呢?

就如这位妈妈自己说的,“我孩子发高烧42度,您觉得还能安心上班麽?”,“孩子9个月正在母乳”等等。估计,说不定有很多的网友看到此时,肯定会百分之百的同情这位焦虑的哺乳期妈妈。老公在外地出差,父母与公公婆婆年龄都大了,这位妈妈总不能不管不顾去上班吧。就是她愿意,可是孩子万一要是出事咋办呢?从良心上来说,公司的不允许请事假,简直就是冷血的一塌糊涂。

要知道,在管理学上有个说法,“员工第一,顾客第二”。啥意思呢?就是说,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公司首先要将员工放在首位,只有让员工感到满意了,员工才会带着主动性去服务顾客的。毕竟,一个满腹牢骚情绪很差意见很大的员工,是不可能做好服务的,是不可能高质量的做好工作的。

如此,站在围观者的角度,站在员工的角度,我们会认为公司应该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比如说,同意这位妈妈请事假,甚至应该多给这位妈妈几天事假来照顾生病的孩子等。可问题是,如此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从管理角度,站在公司立场上,现实吗?

在新闻事件中,主管说的很清楚。“你孩子病了我们特别理解,但是如果一再的请事假,公司的人力需求上就会吃紧没办法协调,也希望你能理解公司,并按照公司的规章如期上班,辛苦了”,显然,主管已经同意过请事假,只是“一再”请事假,已经没有办法同意了。因为,公司的人力需求上吃紧,没有办法协调。

毕竟,我们都能理解的是,任何公司的岗位上都不会有“多余的”员工,几乎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有人非正常请假,总得协调安排其他人来顶岗。这个其他人,要么就是休假的人临时被紧急召回,要么就是从其它岗位“硬性”抽调人过来。而无论是哪一种办法,对公司来说,都是需要付出协调成本,更是会影响公司的正常安排和工作质量的。

退一步说,公司能否能招聘一些“备份”的人员呢?这样的说法,只能是“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一个正常的公司是绝对不会如此“大度”或者说“浪费”的。再者说了,如今的劳动法规很健全,公司也不可能去招聘几天的“临时工”吧。也就是说,对这位哺乳期妈妈遇到孩子高烧42度的特殊情况,公司能够做的就是同意请事假,但是只能次数有限制。要知道,这一次事假的认可,对公司来说,要需要付出代价的。

尤其是,公司本来就是“人事匹配”的情况下,谁都无法保证不会有“特殊情况”,而一旦遇到紧急事件,公司总不能全部都同意事假吧?这样的话,那谁还会遵守管理规定上班啊?见样学样,公司的工作指望谁呢?且说,二胎背景下,要是有生育计划的女士们都开始请假,公司该咋办呢?当然了,如今的独生子女多的现实中,万一要是父母辈有事,公司又该咋办呢?

公司不是福利机构,公司的管理需要规则的刚性,否则的话,不就乱了套吗?如果说人性化照顾太多,那么本来就“成本负担”很重的现实中,公司如果不是“垄断”的暴力行业,那就只能破产倒闭了。此时,别说公司,就是员工不也只能失业了吗?

不过,值此两难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在员工来说,需要的是遵守公司规则,与公司一起成长,毕竟公司发达了,员工才能有好的收入嘛。如果说真的遇到这位哺乳期妈妈之类的特殊情况,可以请父母或者公公婆婆帮忙,要知道,“心头肉”样的孩子生病了,哪怕是母亲也只能照顾,治疗必须是医生和医院。如果实在不忍心,那么就只能接受“旷工”了。旷工无非就是,要接受公司更多更重的处罚。

对公司来说,尽管各项管理制度是刚性的,可是也不能不照顾到现实中,员工可能的“特殊情况”。虽说主管要“慈不带兵”,坚持原则,但是仅仅理解员工是不行的,还需要做的更多一些。比如说,临时调整员工的“工作”,在执行规则的基础上尽量照顾。至于咋个尽量照顾,只能是兼顾好工作与人性化了。

总之,当下的各项法规法律对员工的保护非常的周到,但是没有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员工就只能是失业了。如本案例的特殊情况,一旦在现实中出现,站在不同的角度,的确会有不同的观点。不过,员工或者公司都要“理解”对方,而在“理解”的前提下,做出双方都能“认可”的安排来。毕竟,没有员工,或者员工不高质量工作,公司是不可能有市场有利润的;而没有公司,员工也就只能回家了。



作品信息  Work information

本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闲言毛 经授权转载自作者公众号:闲言毛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