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类似物开发之分析相似性研究(下)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16

上期介绍了欧美生物类似物批准情况以及相关指南,并结合相关指南及FDA审评实例分析了分析相似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本期重点内容包括:

1.已获批的类似物案例分析:分析相似性研究中被FDA提出的缺陷,包括糖型/纯度等不符合相似性要求、未考虑储存期间参比的变化、批次数不够等。申请人针对这些缺陷是如何进行缺陷答复的;

2.糖基化研究及计算方式;

3.相似性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分享FDA批准的类似物CMC审评报告;

5.FDA撤销指南的背景及原因,以及后续指南的修订思路预测;

6.FDA针对生物类似物实施的BAP(biosimilar action plan)计划

一、已获批的类似物案例分析

目前已经获FDA批准的类似物中,大部分可以获得FDA的审评报告,部分产品的审批报告在Drug@FDA数据库中未发布,但可在FDA网站搜索获得。下面将Amjevita(Adalimumab-atto)分析相似性研究为例,了解这些产品如何开展分析相似性研究,FDA提出了哪些关键缺陷,而申请人又是如何答复这些缺陷的,详细报告可见审评报告。

1.Amjevita(Adalimumab-atto)

Amjevita是FDA药王Adalimumab在FDA获批的第一款类似物(目前已有两款,而EMA则有更多款已经获批),相信FDA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批准更多Adalimumab类似物,谁让这款药这么火呢。该类似物生产商为Amgen,其分析相似性研究中研究的项目,质量属性分层级、各层级的标准、各研究项目的批次数以及研究结果(是否相似)均已在上一期已经给出,这里不再赘述,直接看看该类似物在分析相似性方面有哪些主要的缺陷吧。

a.糖基化不同(审评报告201-207页)

数据显示自研与参比的糖基化类型相同,但各糖型的比例稍有不同。其中非岩澡糖、高甘露糖、半乳糖、唾液酸均与参比不同。半乳糖及唾液酸如下图所示:


而据报道非岩藻糖(afucosylated forms)可通过影响产品与FcγRIIIa的结合而最终影响ADCC活性,高甘露糖可影响PK及ADCC活性,唾液酸可影响PK,半乳糖可影响CDC活性。生产商将糖基化作为tier2属性,针对糖基化的差异,生产商进行了如下论述,并获得了FDA的认可:

  • 自研产品与参比相比,PK、FcγRIIIa的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糖基化的不同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 在中间产品/中控中控制岩藻糖基化,使得后续生产批次岩藻糖基化水平不超过分析相似性的水平;

  • 前期研发的批次糖基化相对较高,但后续工艺优化后,糖基化与参比更为接近了

b.FTIR鉴别(审评报告209-211页)

生产商Amgen对6批自研及参比进行了FTIR鉴别检测,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按照tier 2层级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类似。而FDA认为该质量属性只需要作为tier3属性,提供图谱对比即可。

同时对CD以及DSC检测,Amgen同样按照tier2标准进行分析,但FDA同样认为只需要按照tier3属性进行分析即可。

c.SE-HPLC纯度不同(审评报告211-213页)

Amgen同时提供了自研放行结果与参比的对比(在IR回复中提供的)以及自研在24个月(与参比检测时具有相同的‘寿命’)与参比的SE-HPLC对比结果,结果显示虽然放行时自研的聚体比参比低,但在24个月时自研与参比的聚体类似,如下图:

自研24个月时的对比结果

自研放行时的对比结果

同时自研的SE-HPLC中低分子物质比参比更低(如下图),但考虑到低分子物质总量才0.2%,这个小峰预计低于0.1%,无法定量,因此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d.nrCE-SDS纯度不同(审评报告217页)

80%的自研结果在参比的相似性范围内,但有两个数据不在范围内。给出的论述包括:1.不在范围内的批次是早期研发批次;2.nrCE-SDS纯度在98%-99%,已经很高了,检测到的不一致差距很小,可以忽略;3.结合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差异,认为自研的nrCE-SDS与参比类似。

e.CEX-HPLC不同(审评报告218-221页)

考虑储存时间影响时,检测数据显示自研与参比的主峰及碱性峰基本不在参比的相似性范围(如下图),FDA要求生产商提供合理解释。

Amgen回复包括:

  • 提供未调整储存时间的结果(如上图),显示酸性峰在范围内,但主峰与碱性峰不在范围内;

  • 收集各个峰进行活性检测,酸性、主峰及碱性峰均不改变活性;

  • 酸性峰的电荷改变位点不位于影像PK及活性的区域;

  • 自研与参比的PK及FcRn结合是一致的;

  • 自研与参比的结合能力、活性、功能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 使用羧肽酶处理可证明建兴区的不同是由于产品独特的C端赖氨酸引起,其不会对产品的性能产生影响

f.高温及强降解(审评报告225-226页)

由于Amgen的产品与参比的处方不同(具体处方可见审评报告),因此与预期的一样两者在高温及强降解下降解率不同。而Amgen还将原液配置成与参比一致的处方体系中,与参比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不一致是由于处方体系造成的,而非分子本身造成的。

g.50°C高温强降解(审评报告226页)

降解后的SE-HPLC对比显示在分子大小纯度方面自研比参比更加稳定(如下图),而rCE-SDS则显示两者趋势相似;电荷异构体纯度自研与参比类似。


h.生物学活性(审评报告239页起)

Amgen开展了大量活性方面的对比研究,如下图。检测结果基本都相似

2.Zarxio(Filgrastim-Sndz)

其分析相似性研究按照3个tier对质量属性分层,各个tier相似性标准同上一期中列出的标准。研究的项目包括:结构、理化、杂质、活性。其杂质分析可以关注一下,包括如脱氨基、N端截短变体、乙酰化、琥珀酰亚胺等,具体如下图:

从审评报告中可以较为详细的了解铬各项目的结果以及批次数,如针对生物学活性项目,生产商采用了15批自研以及15批美国参比,蛋白质浓度采用了13批自研以及12批美国参比。

审评报告中需特意指出的包括:

a.由于脱氨基为产品相关物质且关键性较低,因此被设置为tier3属性,只对比自研与参比的范围;

b.正亮氨酸与参比稍有不同,但已有研究数据显示正亮氨酸变体与产品生物活性无差异,属于产品相关物质。且自研与参比的免疫原性无明显差异,以及毒理数据支持该水平的正亮氨酸变体,基于此FDA认为该差异无影响


3.Inflectra(Infliximab)

在审评中主要的问题有:

a. 翻译后修饰

发现有5个位点的脱氨基以及重链255号位点的氧化水平与参比不同,但给出论述其差异很小,翻译后不足以对产品的生物学活性产生影响。

氨基酸分析显示酪氨酸及甲硫氨酸处部分发生了一些变异,因此FDA发IR缺陷信,提出该问题,同时自研的变异性更大,要求生产商回复。

生产商回复总结:1、经调查为合同实验室的错误导致酪氨酸及甲硫氨酸数据变异,同时并不是所有样品都是在相同条件下处理。酪氨酸的变异可能源于检测时的水解操作。随后生产商优化方法,并进行更多批次的研究,数据未出现更多变异。

b. 蛋白浓度不同

数据显示自研蛋白浓度(9.6mg/ml)与参比(9.3mg/ml)相比,存在约3.2%的差距,而自研的蛋白浓度标准与参比不冲突,PK数据显示自研与参比无明显差异,因此生产上认为该差异无影响。FDA则认为4%的误差虽小,但可能并非由于巧合,而可能实际蛋白浓度确实存在差异,并要求生产商确认该差异,并且如果确实存在差异,生产上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使得蛋白浓度一致。生产商检测多批次后发现,自研的蛋白浓度与参比确实存在4%的差异,因此生产商决定收窄蛋白浓度标准,且变更制剂工艺参数,重新生产3批次确认批,并通过增补递交数据。

二、糖基化研究及计算方式

糖基化包括N糖和O糖,而抗体中N糖普遍存在,抗体均具有一个固定的N糖基化位点,也可能存在额外的糖基化位点,目前对N糖基化的研究较为广泛。O糖则在部分产品中可能存在,研究的也相对少一些。对O糖的分析相似性研究可以研究自研与参比的主要糖基化类型(定性),而对N糖的研究则应更为详尽,除了糖型外,主要糖型的比例也应当进行研究(定量),这其中主要包括:高甘露糖、半乳糖、非岩藻糖、岩藻糖以及唾液酸。由于这些糖型可能影响ADCC、CDC、PK等关键质量,因此一般作为tier 2属性来研究。从目前批准的产品来看,糖基化与参比不同几乎是常态,此时提供合理的论述即可。

N糖中常见的包括甘露糖(M)、半乳糖(G)、岩藻糖(F)以及唾液酸(S)。在计算糖基化类型时,一般应将甘露糖(M)、半乳糖(G)、非岩藻糖(AF)岩藻糖(F)以及唾液酸(S)作为整体考虑。如:

高甘露糖是指仅含甘露糖的糖型,包括M5、M6、M7等;

半乳糖是指含半乳糖的糖型,如:G0、G1、G1F等,半乳糖为这些糖基化之和;

非岩藻糖是指不含核心岩藻糖的糖型,包括高甘露糖、G0、G1等

三、相似性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a.针对在储存期间会改变的质量属性,如:SEC-HPLC、活性等,应考虑自研及参比的‘年龄’,在相对年龄相同的时间对比,如果无法实现,则可以考虑使用稳定性数据外推其影响;

b.当某质量属性较低时,其风险相对较小,可以考虑将其纳入更低的层级;

c.同一质量属性有多个方法进行检测评估时,性能最好的方法应放在风险最高的层级,其他方法则放在风险较低的层级;

d.某些属性或方法由于本身的特性被排除于数据统计,如定性检测及限度检测可能被层级1或2评估所排除,如氨基酸组成,该属性并非不重要,但其无法按照tier 1/2的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因此作为tier3属性;

e.可以预见在研发中工艺会出现变更,只要证明其与最终工艺产品可比,则样品均可用于分析相似性研究;

f.生物类似物研发时,参比购买是一个制约因素,参比在市场流通的批次相对较少,因此最好趁早多收集参比,为相似性研究积累更多批次样品。

四、FDA批准的类似物CMC审评报告

下面为可以在FDA上查询到的类似物审评报告,供参考:

a.Zarxio (Filgrastim-sndz) :

https://www.accessdata./drugsatfda_docs/nda/2015/125553Orig1s000SumR.pdfb.Inflectra(Infliximab-dyyb):

www.accessdata./drugsatfda_docs/nda/2016/125544Orig1s000ChemR.pdf

c.Erelzi(Etanercept-szzs):

www.accessdata./drugsatfda_docs/nda/2016/761042Orig1s000ChemR.pdf

d.Amjevita(Adalimumab -atto):

www.accessdata./drugsatfda_docs/nda/2016/761024Orig1s000ChemR.pdf

另外Retacrit(EPOETIN ALFA ) 以及Nivestym(Filgrastim-aafi)审评报告也可在FDA网站搜索到,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从CMC审评报告中可以了解到产品主要信息、批准历程(首次递交、历次缺陷等)、分析相似性研究内容。如果你是生物类似物开发者,那建议你一定要学习一下这些报告,相信从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

另外EMA也会针对各个产品发布审评报告,但其侧重点不同,EMA审评报告中会申报资料将各章节进行总结,但不会分析相似性研究。从EMA审评报告中可以获取的重要信息包括产品的详细信息、相似性研究总结、内外源因子控制等。而FDA审评报告中则重点突出分析相似性研究,其他内容大多被覆盖无法知晓确切信息,在审评报告突出分析相似性研究也是为了给后续的类似物开发商提供参考,有利于加快类似物的发展。

五、FDA撤销指南的背景及原因,以及后续指南的修订思路预测

近几年美国虽然有一些生物类似物获批,但其获批远少于EMA。美国是医疗大国,每年用于医疗的费用高昂,生物类似物可以为政府及民众降低医疗费用。很显然,目前美国生物类似物获批的数量以及速度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期,FDA局长Scott Gottlieb也是特意指出了该点。

行业对该指南也是有较大的担忧,指南要求至少十批参比及自研进行分析相似性研究。而事实上,参比的可获得性一直是困扰生物类似物开发商的一大难题,一段时间内在市场上流通的参比较少,要购买10批次参比进行研究将花费较长时间。

在此背景下,FDA于2018.6.21年撤消了该指南,撤销的通知中强调了该指南会提高生物类似物开发的效率及成本(通知原文如下),包括指南求所要求的参比批次数。

从通知中不难看出,FDA对于加快生物类似物开发及上市的殷切期望。后续分析相似性指南预计会考虑到下面几点:

a.参比及自研的批次数要求。不再设立10批的要求;

b.数据统计方法将重新确立,不再参考目前的标准;

c.新的数据分析方法会考虑到参比的批间变异性

d.突出临床PK数据的对比,而稍微弱化分析相似性研究;

通知原文:

[6/21/2018]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or Agency) is announcing the withdrawal of a draft guidance for industry entitled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Evaluate Analytical Similarity,”  issued in September 2017.  The draft guidance, if finalized as written,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advice for sponsors developing biosimilar products regarding the 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similarity between a proposed biosimilar product and the reference product. After considering public comments that the agency received about the draft guidance, the FDA determined it would withdraw the draft guidance as it gives further consideration to the scientific and regulatory issues involved.Comments submitted to the docket addressed a range of issues that could impact the cost and efficiency of biosimilar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product lots the draft guidance would recommend biosimilar developers sample in their evaluation of high similarity and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this evaluation. The FDA believes that in better addressing these issues in the future, the agency can advance principles that can promote a more efficient path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similar products.

The agency intends to issue future draft guidance that will reflect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in the 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data to support a demonstration that a proposed biosimilar product is highly similar to a reference product. The goal is for future draft guidance to address potential challenges faced by biosimilar sponsors in designing studies that are intended to demonstrate that a proposed biosimilar product is highly similar to a reference product, including consideration of appropriate methods to analyze analytical data to account for potential lot-to-lot variability of the reference product. Future draft guidance also will focus on providing appropriate flexibility for sponsors in order to help spu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biosimilar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gency’s rigorous scientific standards for evaluating marketing applications for biosimilars.

The FDA continues to encourage sponsors of proposed biosimilar products to discuss product development plans with the agency, including the 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data intended to support a demonstration that the proposed biosimilar product is highly similar to a reference product.  The FDA will continue to provide development-stage advice to sponsors of proposed biosimilar products or proposed interchangeable products through several types of formal meetings, which are described in more detail in FDA’s guidance for industry,Formal Meetings Between the FDA and Sponsors or Applicants of BsUFA Products.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and other FDA guidance documents related to biosimilar products and interchangeable products, as well as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FDA, is available at http://www./biosimilars.

The FDA will communicate publicly when new draft guidance is issued in rela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data between a proposed biosimilar product and a reference product.

六、FDA针对生物类似物实施的BAP(biosimilar action plan)计划

为了平衡创新及市场竞争,FDA推出了生物类似物行动计划,以加快生物类似物上市,BAP主要关注4各方面,包括:加快生物类似物/可互换产品的开发及批准效率;最大消毒为生物类似物开发协会提供科学及法规澄清;为提供患者、临床医生等提高对生物类似物的理解建立有效沟通;通过减少不公平的竞争来支持市场竞争。该计划中包括的部分内容有:

a.开发及实施新审评工具,如标准模板,以加快审评效率并给公众更多产品信息;

b.为类似物开发商提供信息来源及开发工具,以加快类似物开发效率;

c.加强橙皮书内容,在其中加入更多已批准产品的信息;

d.探索与其他国家药政官方共享数据的可能,以促进在某些研究中使用非US参比;

e.为生物类似物设立一个新的机构(OTBB),以协调及支持生物类似物使用者费用项目;

f.发布生物类似物标签指南草案/终稿,以帮助生产上确定在标签上应提供哪些信息;

g.就证明等效为生产商提供额外的澄清,如发布新的指南;

h.为生物类似物分析相似性研究发布新的指南;

i.为生物类似物开发过程中参比的可获得性提供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