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开国七十年1:马邑之谋

 昵称31728201 2019-01-16

公元前133年,大汉开国七十年,汉武帝24岁,已经登基9年!

 

两年前(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开始大权独揽!

 

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文书系统性的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并正式向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样在这一年,主父偃来到长安,直接上书汉武帝,当天即被召见,一年之中获得四次升迁,他的“推恩令”备受武帝的青睐,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公元前133年,匈奴派使者请求和亲,武帝令群臣商议对策,大行令王恢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拒绝和亲,出兵讨伐。”但是鹰派人物王恢的建议被鸽派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多数臣工所否决,他们依然恐惧与“白登之围”的匈奴骑兵,于是武帝尊重民主决策的结果:少数服从多数,接受和亲!

 

但是,大行令王恢是个不一般的角色,在大汉开国七十年这个关键年头,他策划了一场针对匈奴的“歼灭战”。

 

当时一个商人聂壹找到王恢献计说:“我们可以趁这个和亲的机会消灭他们。”

 

王恢忙问道:“计将安出?”

 

这时候,聂壹不慌不忙地告诉他:“我经常在边境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他们也信任我,如果我假装把马邑献给匈奴单于,他们一定会贪图于马邑的钱财货物帅兵而来,到时候我们朝廷的大军在附近埋伏,以逸待劳,杀他个措手不及,将军您就可以活捉单于,建立不世的功勋了!”

 

王恢赶忙将计策献给武帝,武帝又找令群臣商议,反对者依然是鸽派御史大夫韩安国,他认为:“以汉高祖的雄才大略,尚且被围困在白登七日之久,更何况兵者诡道,胜负难料呀!”

 

这样的反对声非常强烈,但是王恢并没有屈服,他依然决然的反驳道:“想当年战国之初,代国区区小国,北有强大的匈奴侵扰,南有中原大国虎视眈眈,而他们群臣上下齐心、同仇敌忾,匈奴虽强,却不敢觊觎代国,如今我大汉海内一统,国力强盛,陛下您威名远扬,可是匈奴人却每每侵扰不止,这边刚送上公主和亲,那边他们就撕毁盟约,原因何在呢?是我们没有坚决抵抗的原因呀!”

 

王恢的一席话,最终说服了汉武帝:准备伏击!

 

农历六月,武帝派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等率领30万精兵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又让王恢和李息率领3万多人出代郡,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归路,又让聂壹去匈奴诱敌深入,如果计划得当的话,那很有可能在大汉开国七十年这个微妙的关口,一举荡平匈奴!

 

计划很完美,聂壹求见匈奴君臣单于,并告诉对方:“我手下有数百人,可以斩杀马邑县令,准备举城投降匈奴,请大王一定要派大军接应,以防止汉兵反扑。”君臣单于听罢聂壹的方案,对马邑的财物垂涎三尺,于是率领着十万大军进犯武州塞,这时派遣聂壹回去里应外合。

 

聂壹告知马邑县令整个计划,他们杀死了一名死囚,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以此来欺骗匈奴使者。君臣单于得到密报说马邑县令已死,便开始向马邑进军,在距离马邑只有百里的地方,只见漫山遍野都是牲畜,可是无人放牧,这本身就令人起疑,怎奈何,匈奴人在攻打边防小亭时俘获了雁门尉史,在威逼利诱之下,这位仁兄竟然将汉军设伏的计谋托盘而出,君臣单于大惊失色,然后仰天大笑,真乃天佑我也,竟然将这个雁门尉史封为“天王”,然后立马撤军。

 

在匈奴人撤退的路上,王恢、李息等人思忖3万大军势单力薄不能与匈奴的10万大军抗衡,所以无功而返;韩安国等埋伏日久,不见动静,只得撤军。

 

因为伏击失败,王恢被武帝以临阵脱逃下狱,廷尉判处死刑,他买通了武帝的舅舅田蚡向太后求情,然并卵,武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王恢自杀谢罪,马邑之谋宣告失败……

 

而我们的另一位重要主人公即将闪亮登场,他的名字叫卫仲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