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月悦读(第41期)

 江山携手 2019-01-16
月月悦读(第42期)

本期推荐:张晶《我听见秋天的歌唱》

 

 

我听见秋天的歌唱
北京/张晶

 
我听见秋天在唱歌。听见秋叶的哀鸣与欢唱,听见秋风在萧瑟与柳枝头的奏响
听见果园的嘈杂的歌。每个人唱着秋收的金黄,唱着漫山遍野的快乐
有母亲或孩子的歌声吗?有山林雄壮的奏鸣曲?耕耘者刨开了冬天的黎明,
走进朝霞,淌过火焰,用一双勤劳的手,拉起春秋的帷帘,读一部盛世的史书
在海的浪花上舞蹈,歌唱
嶙峋躯体的爆涨是思乡洪水的泛滥。对岸的灯火处有我久驻阑珊留下香气的脚窝吗?
望穿秋水,我的这缕长发沾满了易安的惆怅
春天,是鹅黄的胚芽,是花季曼舞的梦
而秋天,则是哲人的轨道,是智者的甘霖

 

 

读后)这首诗歌里有素描般的画面,有散文般参差走动的节奏,有反过来的以问代叙的抒情,还有个人的幽思及论断。诗中有三条比较明显的线:听见秋风在吹,枝头上响着嘈杂的歌声。由此引申而发的问,在秋风中同时发出声响的是不是还有母亲与孩子?林间的奏鸣?继而又拐过来抒发劳动者在朝霞与火焰中,盛世与史书中的舞蹈与歌唱;这一切可是一个在场者?或在当中也留下了的脚窝?而在秋风中的长发也与往昔诗人通幽,“想,春天有它鹅黄的梦,秋天却是哲思的轨道,有智者常在这里往返吟哦。

       全诗写得响亮而明畅,关联域的连接也张弛有度。穿插而绞辫在一起的抒发与问话是它独特的结构特色。虽然抒情的路径有点弯曲,但明亮的基调始终贯穿于全篇。

       诗歌取题目叫《我听见秋天的歌唱》,却写得秋中有我,我中有秋,物我同在,情景交融。全诗中我即是秋天的背景秋天也是我内在心象的抒情方式,避开了通常中人与场物相割据的硬伤。也给阅读带来了较为丰富的延时性。
   
    响亮的诗歌基调在当下已经少见。响亮应该原属于值得提倡的一种诗歌态度,只是诗人们在写作日益复杂化与冷思索的趋势下,把这种诗歌态度给淡忘了。响亮本来属于人心的阳光地带,也是历来让人心取暖的方式,但目前诗坛冰冷的东西太多,这首诗歌读过后有给人在咋暖还寒咋寒还暖相交替中喘过气来的感喟。(汤养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