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月悦读(第110期)

 江山携手 2019-01-16

月月悦读(第110期)

本期推荐:乔国永《信》

 

 

浙江/乔国永

 

从中原迁到塞上

父亲母亲把自己装进牛皮纸信封

他们以为只要地址无误

早晚他们会被寄回故乡

奶奶睁着快哭瞎的眼睛来过几回

母亲专注地为她清理眼里的秽物

像被锁在门外的孩子

在杂草里翻找丢失的钥匙

姥爷来过一回。就这一回

便让他客死异乡。他的棺木

藏在一车尖尖的煤里

父亲为他的身体精心安排了一次偷渡

他的魂魄却被永久地卡在贺兰山口

最终,他们决定把自己抛进早已废弃的

邮箱。他们明白了

即使地址准确无误

可哪里还有收信的人

 

 

读后 “父亲为他的身体精心安排了一次偷渡/他的魂魄却被永久地卡在贺兰山口”,读到这里,我的眼睛起潮了,每一次读乔国永的诗,总是不能自已,像我这般年纪,本不至于如此感性,但每每读着这些沉得穿心、刺骨的文字,就欲罢不能。这,也许就是亲情的力量,一个优秀文本所创造出来的心灵抵达。《信》的构思仍然是巧妙的,切入点找得很好,全诗围绕“信”和“地址”这条线展开,明暗交替,极尽情愫。失去父母的人,才知道“钥匙”的丢失,“家”的丢失;离开家乡的人,才知道“故乡”的丢失——“即使地址准确无误/可哪里还有收信的人”,一种空落,一种苍茫。写这类题材不好写,写的人太多了,要写出个性化太难了。但乔国永一写再写,总是能找到他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一是从细节入手,而这种细节又是属于个体的经过了艺术处理的具有表现力的,比如“父亲母亲把自己装进牛皮纸信封/他们以为只要地址无误/早晚他们会被寄回故乡”,又比如“母亲专注地为她清理眼里的秽物/像被锁在门外的孩子/在杂草里翻找丢失的钥匙”;二是选用最为恰当最有隐喻性的“意象”、词句,制造外延空间,让诗意有效发散,比如“钥匙”“尖尖的煤”“偷渡”“废弃的邮箱”;三是合理安排细节的内在联接,凸显层次感,形成环环相扣的大局掌控之势,强化辨识度和整体感。读乔国永的《信》,让我相信,老题材要出新,其“形式”远远高于“内容”之上。而我所说的这种“形式”,其根本点就在于如何去创新。流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