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聊聊GLP-1那些事儿

 天堂鹤 2019-01-16

近年来,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一系列新型降糖药物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相继发表。

主要基于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利拉鲁肽的LEADER研究和SGLT2抑制剂的研究,国际上各大内分泌和心血管学会纷纷更新糖尿病药物治疗相关指南,开创了降糖治疗的新格局。

2018年,“全面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共病管理”成为内分泌和心内科领域国际学术交流热点。

在肠促胰素及GLP-1领域,有何新动向?2019年,GLP-1是否继续引领学术前沿?


2018年度重磅!ADA/EASD新共识推荐GLP-1RA作为T2DM合并ASCVD患者降糖治疗的首选


10月5日,《ADA/EASD 2型糖尿病(T2DM)高血糖管理共识报告》(以下简称“新共识”)在第54届EASD年会上发布,并同时在DiabetologiaDiabetes Care发表。新共识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更加强调采取包括代谢手术在内的有效措施进行减重和肥胖的管理,更加强调对成功进行药物治疗干预具有重要影响的患者因素和患者的自我管理。在药物治疗方面,新共识推荐优先选择具有CVOT新证据的降糖药物,并充分考虑主要的临床需求(如体重、低血糖风险);同时,共识推荐,一般情况下GLP-1RA应作为首选的注射药物。自此,GLP-1RA在指南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重磅原文!ADA/EASD T2DM高血糖管理共识发布,两大学会一致强调心血管获益


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发表观点,对ADA/EASD 新共识的特点和如此肯定GLP-1RA的原因进行了解析。→知其然,尽其用——ADA/EASD T2DM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深度剖析 


而在中国,我国内分泌领域多位专家系统回顾GLP-1RA的临床证据和相关指南推荐,对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共识,形成《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并在《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年5月第26卷第5期)发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对此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供临床医生参考。→《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解读


基于循证证据,在糖尿病管理理念更新方面,我国医生走在前列。为指导我国临床医生对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我国内分泌、心血管、肾内科及流行病学专家联合制定了《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共识编写牵头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对该共识进行了解读。→全面调控危险因素,心血管获益优先:合并ASCVD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合理选择


推陈出新,时机已到?——GLP-1RA在T2DM诊疗路径中的地位成热议焦点


“八重奏”理论的提出者Dr. Ralph A. DeFronzo教授基于引起高血糖发展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提出“糖尿病的管理模式应该改变,推荐将GLP-1RA作为新诊断T2DM患者的一线治疗”。对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上海长征医院石勇铨教授、第二军医大学肥胖和糖尿病中心邹大进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强教授等内分泌专家,分别在2018北大糖尿病论坛、第21次全军内分泌代谢学术大会以及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华夏内分泌大会发表观点,就GLP-1RA在T2DM诊疗路径中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详细阐述。


而在3月31日于南京召开的2018 GLP-1RA学术前沿全国论坛,围绕“早起始、心获益”理念,汇聚两岸的糖尿病专家,深入探讨前沿进展,积极分享临床经验。基于大量循证证据基础上的新型降糖药物GLP-1RA凭借其全面代谢调节作用、最终的心血管获益以及卓越安全性,在糖尿病药物治疗阵营中占有重要一席,并有不断攀升、挑战一线传统治疗药物之势。T2DM药物治疗格局正悄然改变,预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预后也将在变化中逐步走向更优化。


PUDF2018 | 推陈出新,时机已到?——GLP-1RA在T2DM诊疗路径中的地位


全军会2018丨现代临床实践观念可能引发未来T2DM诊疗路径哪一重大变化


从能量代谢状态到现代临床实践新观念:T2DM治疗理念革新正当时


早起始 心获益——2018 GLP-1RA学术前沿全国论坛精彩速递


坚实循证,奠定T2DM诊疗理念变革基石


关注T2DM并发症,尤其是降低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是当前治疗T2DM的关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通过回顾GLP-1RA心血管结局试验得出总结,利拉鲁肽和semaglutide是当前被大型RCT证实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作用的两种GLP-1RA。利拉鲁肽具有明确的降糖、降脂、降压、减重作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教授带我们寻证溯源,探寻了利拉鲁肽的心血管获益证据和作用机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则在第十七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发表专题演讲,阐述了GLP-1药物对胰腺的有益效应,并从分子机制研究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LEADER研究与GLP-1受体激动剂心血管结局试验:回顾与总结


寻证溯源:探寻利拉鲁肽的'心动之旅'


GLP-1药物对胰腺的有益效应:从临床现象到机制研究


CFDA更新利拉鲁肽注射液说明书


基于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利拉鲁肽注射液(诺和力)中国说明书进行了重大修改更新(最新版修改日期为2018年3月31日),共涉及25处。与旧版说明书(2017版)相比,新版说明书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长期3a期、LEADER试验),在特殊人群应用、利拉鲁肽心血管和微血管评估等方面进行了修改。更加明确了利拉鲁肽的大血管和微血管获益,以及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临床医生充分了解更新内容,在临床实践中规范化合理用药,将让更多适合使用利拉鲁肽的患者可以从中获益。


重磅!利拉鲁肽注射液说明书更新:新增心血管结局证据,拓宽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糖人心语”,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引内分泌和心内科共同关注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常常并存、近一半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不仅需内分泌医生对此加以关注,心内科医生也应予以重视。自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机构要求药物研究呈现心血管结局数据后,降糖药物的CVOT发展蓬勃,阳性结果的CVOT推动了糖尿病管理新理念和新指南的重大更新。糖人管理,在“糖”,也在“心”;在于内分泌科医生,也在于心内科医生。内分泌医生和心内科医生要改变临床实践理念,重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病管理。 


点击标题看文章↓↓↓


第一集:糖尿病洪流中的“糖人心事”——内分泌和心血管医生临床实践中不可承受之轻

第二集:糖人心语之难堪的悖论:降糖≠降低心血管风险

第三集:糖人心语之控糖何其难?心血管安全放首位

第四集:糖人心语之CVOT推动下的指南/共识/说明书更新


前沿速递,同步掌握糖尿病治疗与心血管获益新进展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一直是近年来各大国际会议的热议话题。北京时间6月25日9:45-11:30,ADA会议召开期间,一场跨越半球的视频连线,将ADA进展传递到国内。ACE前主席、AACE前主席Daniel Einhorn教授受邀报告“理解糖尿病与CVD之间的联系,重点何在?”,带我们理清2型糖尿病管理策略不能忽视的心血管安全。IDF-WPR主席纪立农教授Daniel Einhorn教授于淼教授现场对话,带我们领略本次ADA糖尿病领域热点,把握GLP-1RA前沿进展。


心血管获益:撬动降糖治疗新格局的支点?


“糖”“心”共管,探寻CVD与糖尿病共病防治新策略


当前,糖尿病管理理念已经由单纯血糖控制向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变迁,关于“CVD糖尿病共病防治新策略——从单纯控糖到心血管保护”的探讨,从内分泌领域向心血管领域蔓延。在三大心血管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现场,“全面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糖尿病和CVD共病管理”、“新型降糖药物的CVOT”等话题的专场吸引了无数心内科医生的目光。中国的心内科专家们也聚焦于这一难题,积极探讨CVD糖尿病共病防治新策略,并和国外权威专家们深入讨论,交流观点。


中外心内大咖学术碰撞 共论T2DM和CVD共病管理

2018年ESC年会现场,ESC主席J. Bax教授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进行对话,从心内科专家角度分享了其观点。


巅峰对话 | 跨学科协作,共担T2DM和CVD共病管理职责

在2018年ESC年会现场,ESC/EASD糖尿病和CVD指南制定工作组ESC组长、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心内科主任Francesco Cosentino教授,LEADER研究中国区心血管专家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就此话题展开交流。


他们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 ——中外心内科大咖从AHA年会热点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管理的新动向

在2018年AHA科学年会现场,《2013年ESC/EASD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CVD指南》编写组主席Lars Rydén教授,中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创始主席胡大一教授,2018 GW-ICC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对此话题进行了解读。


聚焦CVOT,探讨利拉鲁肽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共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7月7月,众多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齐聚蓉城,探究T2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之策。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主持,参与讨论的心血管专家包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杜志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周京敏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广平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黎励文教授


GW-ICC2018丨CVD与糖尿病共病防治新策略——从单纯控糖到心血管保护

在第29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一场跨越心内科和内分泌科两大学科的专题会——CVD糖尿病共病防治新策略——从单纯控糖到心血管保护”在国家会议中心303AB会议室召开。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曾正陪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洪天配教授主持会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爱民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教授进行专题报告,向心内科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全面介绍了当前T2DM与CVD共病流行的严峻形势、T2DM降糖治疗新趋势,并探讨了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利拉鲁肽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以及适合老年T2DM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世界心脏日,别让糖尿病伤了“心”


世界心脏日是世界心脏联盟(WHF)为提高公众的心脏健康意识而发起的一项全球运动,于1999年设立,最初定为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2011年改为9月29日。为唤起公众对CVD及其危险因素 (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营养失衡、吸烟等)的关注,世界心脏日永恒的主题是“健康的心,快乐人生”。2018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是“My heart,Your heart(我心,君心)”。


维护心脏健康,是心脏科医生和其他所有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共同心声。作为内分泌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世界心脏日,《国际循环》和《国际糖尿病》联袂推出系列报道——世界心脏日,别让糖尿病伤了“心”。


世界心脏日前夕,让我们促膝谈谈“心


世界心脏日,从心承诺:别让糖尿病伤了“心”


2019年,GLP-1是否继续引领学术前沿?


2019年,为何内分泌和心内科医生都在关注这类降糖新药?


2018年岁末和2019年伊始,分别指导内分泌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临床实践的《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和《2018 ACC专家共识:降低T2DM合并ASCVD患者心血管风险新疗法的决策路径》相继发布,两个指导性文件均将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如利拉鲁肽)作为合并ASCVD的T2DM患者降糖治疗的首选。为何这类新型降糖药同时在内分泌和心内科领域获得高度认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对这类药物的解读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