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青橘医话 第679话 医路漫漫 青橘相伴 文|水木 来源|灵兰众方 导读 关于胆石症的治疗,西医是“霸道”,是简单粗暴的“武功”;中医是“王道”,是扶正祛邪的“文治”。本文作者杨雅阁老师,出身西医院校,却擅长中医,走中西医结合路线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杨老师用中医经方治疗胆石症经验丰富,现整理分享给各位医友。愿启发大家思路,将经方更多运用在临床疾病中。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当今胆石症的治疗理念是微创,主流术式是ERCP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者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的双镜联合治疗。 那古人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得了胆石症,没有这些手术方法,是不是就只能等死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医学瑰宝—中医,自有其溶石排石办法,但在如今西医学当道的时代,不论是医者或者患者,对此一般都是不信的。 现在,就将笔者在2018年,用经方医学成功治疗的多例胆石症患者,其中一例典型病例记录如下: 患者,女,31岁,河南省项城人,2018.11.29晚就诊。 主诉:腹痛、发热并皮肤粘膜黄染6天 腹部彩超(2018.11.23):胆囊结石伴弱回声充填。上腹部MRI及MRCP(2018.11.26):胆总管下段结石,充满型泥砂样胆囊结石。 经抗感染等积极治疗,2018.11.28肝功能: ALT:618U/L AST:349U/L GGT:317U/L ALP:185U/L TBIL:101.5umol/L DBIL:73.8umol/L 仍是明显黄疸及肝细胞损伤,当地医院建议尽快手术治疗。因患者妹妹在我院内分泌科工作,故来我科求治。在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辨病并辨证后,提出两条治疗路线: 1.住院完善检查,行ERCP取石术,术后观察利胆情况,如充满型泥沙样胆囊结石无法排出,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口服中药。如果服药3天后,黄疸及肝功能明显好转,发热、腹痛等不适不再反复发作,则可继续口服中药,估计1月后胆总管结石可以溶解排出,充满型泥沙样胆囊结石排出可能性也较大,但口服中药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虽然安全、可靠,但把握在70%。如果服药3天后,黄疸及肝功能无明显好转,仍有发热、腹痛,那立即住院行ERCP取石术。 因为结合以往病例总结的经验,笔者比较自信,即便是中药不能解决问题,也可随时ERCP把石头掏出来,所以患者就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中医辨证思维依据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析八纲、辨六经、继辨方证。患者主症为:口苦、口干、右上腹隐痛、呕吐,并往来寒热,为少阳病,舌象为舌边齿痕,舌苔黄厚腻,在脾虚基础上有湿热有形之邪,选方为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芍药甘草汤,为小柴胡汤、小陷胸汤、芍药甘草汤三方合方: 柴胡15g 黄芩9g 姜半夏15g 党参15g 炙甘草6g 黄连5g 全瓜蒌30g 白芍30g 生姜9g 大枣4枚。 服药3天之后,患者复诊,皮肤黏膜黄染明显消退,未再发作腹痛、发热,复查肝功能(2018.12.3): ALT:311U/L AST:86U/L GGT:208U/L ALP:121U/L TBIL:23.0umol/L DBIL:15.6umol/L 效果良好,继续服用中药。
服药5天之后,复查肝功能(2018.12.8): ALT:133U/L AST:45U/L GGT:162U/L ALP:94U/L TBIL:22.6umol/L DBIL:13.2umol/L 1月后复查MRCP及彩超提示:胆总管结石及充满型泥沙样胆囊结石均顺利排出体外,中药溶石排石期间,患者未诉明显不适。该患者治疗仅为如上中医处方,再别无它药。
胆石症的治疗,中医是王道,如果采用中西医双诊双治,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若方证相应,必效如桴鼓。胆石症的中医治疗,真的超乎你的想象,古人的中医智慧真的很精妙!但若要掌握古人的智慧,则须读书万卷、临证万人! 上腹部MRI MRCP(2018.11.26 未治疗):胆总管下段结石,充满型泥砂样胆囊结石;MRCP图像因胆囊充满型结石故胆囊未显影。 MRCP(2018.12.30 治疗1月后复查):肝内外胆管无结石样负影,胆囊显影清晰,胆囊腔内无明显结石样负影。 患者舌象动态变化,从左至右依次是2018年11月29日、2018年12月3日、2018年12月8日舌象,舌苔由黄厚腻苔逐渐转化为薄白苔。 作者简介▼ |
|
来自: 86tui > 《结石,息肉,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