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调顽症当出奇制胜

 遇见I中医 2019-01-16

吾师指出:治疗顽症,不能循守常规常法,而应当选择新的视角去寻找新的突破口,才能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觅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所谓顽症,特指除不治之证和特异性慢性病外,那些经年累月、久治不愈的病证


类患者,大多有过八方求医、四处觅药的复杂经历,一般常规辨证方法和常用方药以及常用剂量都反复运用过了,不能再以常法、常方、常量敷衍塞责,而应当考虑出奇制胜。


出奇制胜不等于为出奇而出奇,更不等于盲目标新立异。“奇”,也必须有自己的理论支撑点,这个支撑点的获得,很可就是在对前期治疗的深人考查中。


如前期辨证大方向无误,则应考患治疗层次是否准确?同样是气虚,肾病治脾,则药力不达病所,无异隔靴搔痒;脾病治肾,又药力已过病所,同样搔不着痒处。当易位而治,此奇在人求于此,我循止此以求其彼;思之于细,求之于微,以得其真。


如前期治疗层次无误,则应考虑选方是否最优?同样是治气虚易于感冒,玉屏风散自不如补中益气汤效验卓著,此奇在人求其守通世之常法,我求其择用宏之良方。同样是敛汗,补中益气汤自不如浓煎独参汤功效强大,此奇在人求其泛泛,我求其力专。


如前期选方无误,则应考虑选药是否最良?同样是用四君子汤,泡参、党参,自不如人参之效用卓著,此奇在人用寻常,我用骁勇之将。

如前期选药无误,则应考虑药物间用量比例是否最佳?仲景用大黄、厚朴、枳实三药时,各药用量不同,主治也不尽相同,甚至连方名都迥然不同了。大黄4两、厚朴3两(炙)、枳实大者3枚(炙)时,名小承气汤,主治“下利谵语”;大黄4两、厚朴8两、枳实5枚时,名厚朴三物汤,主治“痛而闭”;大黄6两、厚朴1两、枳实4枚时,名厚朴大黄汤,主治“支饮胸满”。由此可见,药物间的比例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各药用量是根据矛盾主从、标本缓急来确定的。用药不知因证定量,则治失标本,方乱君臣,效何由生?故当仔细斟酌,反复权衡。此奇在人失之粗疏草率,我得之精益求精。


如前期之治,辨证选方、用药、配伍比例均似允当,但却久治无功,则应考虑或病重药轻,尚需继续坚持守法守方治疗,以待功行圆满,转机自现;或病有隐曲,辨证、治疗均当另辟蹊径,而隐曲所在又一时难辨,如病非危急,亦可反其道而行之,以冀矛盾激化,真相显露。此奇在人寻其常,我通其变。

 

总之,对于顽固性病证的诊治,贵在知常达变。倘不知变通,继续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道路,多半只会越走偏离真理越远,是永远远找不到光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