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指出:治疗顽症,不能循守常规常法,而应当选择新的视角去寻找新的突破口,才能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觅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所谓顽症,特指除不治之证和特异性慢性病外,那些经年累月、久治不愈的病证。 这类患者,大多有过八方求医、四处觅药的复杂经历,一般常规辨证方法和常用方药以及常用剂量都反复运用过了,不能再以常法、常方、常量敷衍塞责,而应当考虑出奇制胜。 出奇制胜不等于为出奇而出奇,更不等于盲目标新立异。“奇”,也必须有自己的理论支撑点,这个支撑点的获得,很可就是在对前期治疗的深人考查中。 如前期辨证大方向无误,则应考患治疗层次是否准确?同样是气虚,肾病治脾,则药力不达病所,无异隔靴搔痒;脾病治肾,又药力已过病所,同样搔不着痒处。当易位而治,此奇在人求于此,我循止此以求其彼;思之于细,求之于微,以得其真。 如前期治疗层次无误,则应考虑选方是否最优?同样是治气虚易于感冒,玉屏风散自不如补中益气汤效验卓著,此奇在人求其守通世之常法,我求其择用宏之良方。同样是敛汗,补中益气汤自不如浓煎独参汤功效强大,此奇在人求其泛泛,我求其力专。 如前期选方无误,则应考虑选药是否最良?同样是用四君子汤,泡参、党参,自不如人参之效用卓著,此奇在人用寻常,我用骁勇之将。
总之,对于顽固性病证的诊治,贵在知常达变。倘不知变通,继续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道路,多半只会越走偏离真理越远,是永远远找不到光明的。 |
|
来自: 遇见I中医 > 《类方解析百家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