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通过输液来预防中风绝不可取

 我的个图我的梦 2019-01-17

一到冬天,就有些老人去医院主动要求输液,说是冲一下血管,可以预防中风。此种做法害处甚大,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输液不但没用还有害

老年人的想法是:既然胆固醇、血栓堵住了血管,在盐水中加入活血化瘀、抗血栓、改善循环的药输入血管,不就可以达到通血管的效果啦?乍一想还真的有点道理,但上述药物是无法迅速融化日积月累形成的斑块和血栓的。即使输液偶尔会对极少数人有短时间的作用,但药物在输液几天后,就会被代谢完毕,并不能对长期受损的血管有治疗效果。

输液“冲血管”不但意义不大,还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对已确诊或有潜在心功能、肾功能不全的老人,一旦输入大量液体会加重肾脏与心脏负担,可能诱发肾衰、心衰等危重病症。

从中医来分析,输液时若温度偏低,寒凉的药物进入血管,会直接伤损心阳。因为心主血脉。若老年人素体阳虚,输液时甚至会导致心阳暴脱而休克。

再者,所谓的中风,即是肾虚于下,高风飘摇,是上实而下虚。所以说,预防中风,当固根本。固本即是治下,下盛则高风自熄。而输液无益于固本,亦无益于祛风——所以说,滥用输液预防中风,意义不大。

二、如何预防中风?

《内经》明确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中风,当养正气。如何养正?

元气易耗而难补,补元气的关键不在于服药,而在于养生。若能养生得法,可减少元气的消耗,减耗即是养正。

所以说,老年人补虚固本才是预防中风的根本大法。养正,不但要四诊合参辨证用药,更需要重视养生。养生的方法很简单,按四时规律调理饮食、起居、运动、情绪即可。

不熬夜是养正的根本大法。让心闲下来,勿汲汲于俗事,独处则心闲,静谧则心安。若能看透、放下、自在、随缘,甚有益于康复。诚如一位网友所言:“今人患病不知安养,性命托于医。或仍恣意欢愉,或仍加班奋斗。诚可叹也!”

《内经》讲: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那么,所谓的养正,若以一言以弊之,即是顺应天地四时规律。

老年人得水之性,喜静而厌动。但动可生阳,老年人要适当运动,才有助于阳气温通,阳气温通,百脉和畅,自然不会中风。老年人千万不要整天闷在屋子里,要走出户外,多晒太阳,多运动,多与别人交流,这样有助于生发阳气。

另外,老年人亦要预防情绪抑郁,避免生闷气。有的老年人自觉已经老了,没有用了,因此而对生活缺乏自信,对任何事情都不抱希望,自己感觉对所有的事物都无能为力。这样的性格最容易导致阴浊积聚,发生各种慢性病症。所以说,一定要改善这种负面性格,多与人接触,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

老年人往往肾虚而风动。预防中风,一则要重视补肾,补肾是固本;二则要避免火气上攻。

关于补肾的方法,可以参考我在微博里的诸多文章。关于避免火气上攻,最重要的是要调畅情绪,绝不可以有七情过极行为。比如,暴怒、暴喜最容易导致肝阳上亢,火气上冲而诱发中风。

为了预防中风,老年人要保持开朗、活泼、积极、向上、豁达的性格。这样就会心正,心正则五脏六腑皆归于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