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职称变质了, 教师职称你认为应不应该存在?

 昵称cZwA4 2019-01-17

职称,国家的政策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变了质。现在取消最好吧。

1、变质一:等级分化

职称导致教师在各方面待遇分为三六九等,荣誉也好,奖励也好,绩效也好,不管如何量化处理,一定有一条是职称越高,待遇越好。原本平等的制度,变成了以职称为等级的不公平。

2、变质二:不合理竞争

原本职称是让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根据教师能力水平去获取荣誉和待遇。但因为高职称与低职称的各方面有了很大差别对待,再加上评职称条件的苛刻化,导致先评上职称的多数是学校领导。普通教师苦熬很久,未必能够达到评职称的条件。竞争的有利性不是倾向于普通教师,而是学校领导,或与领导有关系的人员。给人感觉就是干活多的评不上职称,干活少的反而容易评上职称。

3、变质三:不合理分配

每个学校的职称名额是有限的,先评有名额,慢评无名额,最终导致职称名额的不合理分配。一个学校的职称名额被先评的老师占了,后面的新老师就失去了晋升的动力。既然平不了职称,没了晋升的希望,慢慢就会出现倦怠现象。

4、变质四:不拼能力拼后台

原本职称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促进教师教师能力的提高,现在却变质了。所谓能力不重要,所谓工作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后台。

当评职称在每个教师的第一个反应是马上找人,而不是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时。那这个职称制度就应该取消了。搞这个职称让普通教师感觉好累好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