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贞传世 实业兴邦

 鹿渌 2019-01-17
江南陆氏三国东吴时起即为江东望族,时有“陆忠、顾厚、朱文、张武”著称,陆氏向以“忠”字世代相传,历久弥坚。

长安(西园)陆氏始自元代中期,始祖陆氏五十七世以道公,初名天衢,字士宏(弘),号古谈。元延佑四年(1317)出生于江阴化成乡(现江阴市周庄镇太平桥金湾里),卒年不详。约于元元统年间(1333~1335)自江阴化成迁徙至风景绝佳的与江阴一水之隔的顾(古)庄白荡南岸,隐居于无锡北乡西园(长安),为无锡陆氏西园支始祖。以道公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尤通《易经》。元元统年间(1333~1335)起任诸暨州学训导,至正元年辛巳(1341)以江浙行省第七名中举(无锡籍),至正二年壬午(1342)中进士(无锡籍),升校官,授教授,至正中累迁翰林院待制。著有《宋鉴提纲》、《陆待制文集》。《明一统志·常州府》云:“陆以道,无锡人。明《易经》,溯程朱之源,得象外旨趣。至正中,官至翰林待制。所著有《宋鉴提纲》。”以道公传世名诗有《题邹氏寿山图》(清·梁溪诗钞)、《挽华季允》(明·锡山遗响)、《五洩禅寺》(清·元诗选癸集)等。邑志儒林有传,崇祀乡贤。杜云川(清康熙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诗赞“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绣文章。”


长安地区素有“南宋、北陆、东顾、西胡”四大姓氏之说,以道公后裔开枝散叶,以故地长安为中心,后裔幅射遍及锡北(西漳、堰桥、长安、八士)、锡东(东亭、张泾、东湖塘、安镇)、锡南(南泉、新安)、锡西(钱桥)、澄南(峭岐、璜塘、北渚、马镇、文林、祝塘、湖塘)等近百个聚居村落,为无锡陆氏最大的支派群之一。西园陆氏名人群英辈出,代表人杰有原籍西漳的陆氏八十世、西园始祖以道公二十三世孙、西园支序四派西漳分支的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同志。


陆氏家族恪守家训,秉承祖德,忠贞于国,忠诚于民,忠义家风代代相传。陆氏七十八世、西园始祖以道公二十一世孙、西园支序五派王庄分支的陆子容先生就是陆氏忠贞家风的典型英才。

陆子容,名焕林,一名焕文,字辉温,号子容,世籍西漳旺庄,1926年创办无锡县最大规模的蚕种场——“三五馆”,是为民族蚕桑业的先驱泰斗。

勤奋学成,投身教育

陆子容1892年12月出生于西漳乡旺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仅有薄产,弟兄众多,子容居长,从小即随父母从事农业劳动,全家生活全靠种田、养蚕、织布维持。租种佃地交租时父亲遭奚落,发誓倾全家之力供长子子容读书,其十八岁时,家里东拼西凑了些钱,送其于杭州蚕学馆读书,该馆是我国最早创办的蚕校。子容不负父命,1921年学成毕业于浙江蚕学馆,即投身家乡教育事业,先后执教于堰桥乡村前胡氏公学、西漳天上市第七小学督学。立志开创地方蚕桑事业。1921年受聘于无锡县仓浜育种试验所,任技术员,主任;后至苏北海安、安徽青阳从事蚕桑事业,任安徽省立蚕业模范场场长和江苏省立育蚕试验所主任。

志存高远,实业报国

子容先生痛感是时国内蚕桑育种技术落后薄弱,冷眼向洋看世界,目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蚕学馆毕业后,自费二赴东瀛日本考察和学习先进育蚕制种技术。1926年筹款四千元作为办场基舍,开始创办当时无锡县最大规模的蚕种场——三五馆。其中种场资金三千元为永泰丝厂薛寿萱所借,并约定在三年内每年由永泰丝厂包销改良蚕种三千张。当年,陆子容即在家乡旺庄购地一亩半,建平房五间,开始制种,第一年制成改良种三千张,经检验全部合格,由永泰包销;第二年以后蚕种产量逐年增加,永泰仍每年包销三千张。到一九三0年,种场蚕种年产量即超过五万张,以后更增至十万张以上,成为无锡乃至整个江浙地区种场之最。


商贾奇才,业界翘楚


三五馆开办后种场日隆,旺庄一地已是捉襟见肘,当地良田购地成本奇高。说是时逢农历八月十八,子容偕三两好友去海盐钱塘观潮,众人一心专注惊叹海潮的壮观,其却盯着北岸荒芜滩田出神,当时并无滩田栽桑的先例,其以极低价格购下三百多亩成片滩田,栽种桑树一举成功,1935年于杭州钱塘江畔七堡镇创办三五馆蚕种制造场杭州分场。在旺庄则添设养鸡场,加上1932年于南京尧化门创办拥田百余亩的三五馆农园,种场事业如日中天,蚕桑巨子声誉鹊起。1936年前后,还计划建立一个从栽桑、制种、养蚕、烘茧直至缫丝的综合性企业,后因抗战爆发计划落空。

品牌取胜,江南闻名

三五馆得名于当年子容先生三十五岁,家中又有三姐妹、五兄弟。蚕种注册商标为“三葫芦”,意为宝葫芦藏宝,蚕农带回即富成宝,后名誉江南。


1926年至1937年间,三五馆拥有桑田三百余方,蚕室一百多间,贮桑室二千多平方米,蚕室现代化程度很高,配有隔离走廊及隔离纱门窗、地下贮桑室、蒸汽加热、制冷机降温及冷库贮种、深井无菌水源、自备发电机组、自备小车、货车,电话通讯,蚕种年产十万张。1935年又建的位于浙江钱塘江畔七堡镇的杭州蚕种场,即三五馆分场,有桑田二百余亩,蚕室几十间,为浙江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蚕种场。1932年所建南京尧化门“三五馆农园”,占地一百七十亩,培植树苗、果树、桑树。后又在无锡本场旁建大规模现代化养鸡场、种鸡场,设备、鸡种全部引进自日本,鸡种优良,为当时国内之先例。


三五馆重视技术改革,制作的“三葫芦”牌蚕种信誉著、销路广,拯救了当时蚕种退化、茧品下降、影响我国丝绸品质的局面,在国内享有盛誉,其生产规摸在同行中名列前茅,为江南蚕种蚕桑事业作出重大贡献。陆子容曾到许多蚕种制造场参观,去日本考察,是我国著名的育种专家。“三葫芦”牌蚕种成为名牌蚕种,深受无锡农民,乃至邻县特别是吴江县震泽镇一带和浙江农民的欢迎 。场自一九二八年起自己培育原蚕种,还千方百计搞到日本的原蚕种,对自选或引进的原蚕种进行筛选,选取抗病力强、产茧量高的品种,再搞日华品种杂交,从而提高了本场的蚕种质量,支持了一些无力自制原蚕种的中、小规模的蚕种制造场,使无锡许多蚕种制造场的产品质量都有提高。

思想开明    热心慈善

陆子容在解放前支持共产党,多次赞助和帮助地下党和新四军,解放后积极从事政府行政事务,为无锡及江南地方民族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锡北革命历史纪念馆记录为证:
 “民主人士陆子容,西漳旺庄人,三五馆蚕种场老板,曾多次支持提供我地下党经费。北撤时冒着危险帮助新四军将五亿日伪币在几天内换成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的国币,使我军免受经济损失。”

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继续发展事业,陆子容仍全身心投入蚕桑事业,不为个人及家庭私利作打算。1950年又建造大量蚕室扩大生产。1955年积极参与公私合营,并为不占用生产用户,主动提出让出住房,带着全家和兄妹四家,回到出生地——位于西漳乡旺庄村前陆巷的老祖辈留下的破屋居住至终,造就了当时江南最大的蚕种企业且全身而退。

陆子容不但事业有成,同行敬佩,百姓盛赞,同时极力关怀地方建设和慈善事业,时刻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全资创办了具有风雨走廊的旺庄小学,又出资创办了现著名的江苏省天一中学,并任校董和名誉校长。又出资修建了当地的新开河桥,捐资兴建无锡太湖鼋头渚公园内灯塔等。


解放后子容先生任无锡县副县长,无锡县工商联主任,省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代表。1952年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陆子容一生倾注蚕种、蚕桑事业,朴实待人,晓明事理,豁达开朗,于1973年3月终老于清俭之中,享年八十二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