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老师 1 经常有家长会咨询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只有在我盯着他的时候,他才会学习(写作业,画画,弹琴……)。 我想这类家长朋友想问我的其实是关于孩子自律性的问题。 在我的手机里有这样一个备受冷落的APP,它有一句标语“自律给我自由”,这是一句很有力量的话,也是一句让人深思的话。 那自律究竟是什么?自律和自由有什么关系呢?如何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锻炼其自律性呢?今天的文章将和大家一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2 什么是自律? 哈佛大学博士,著名的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在他《少有人走的路》这一伟大著作中,提出了人的自律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1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能力是指当下的快乐和享受和长远的利益之间做抉择时,总是能选择那些有益于长远利益的事。 譬如:面前的蛋糕和今年的减肥计划;熬夜看剧和健康大计等。 2承担责任 “这不是我的错”“都怪……”这类的话是不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承担责任就要求我们在问题发生的时候能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不惧怕失败与挫折,并能从中吸收经验。 3忠于事实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思想去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图。 但事实上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无论多么缜密的计划都会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而落伍,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不断更新自己的地图。 3 为什么要自律? 关于自律,我在做培训的时候经常会讲到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于我的一位同学。 他在上高中的时候是他们那个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学霸级别,几乎年年霸占他们班第一的宝座,俨然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但我每回看见他的时候,总感觉他不太开心,有一次看他闷闷不乐的坐在操场边就跟他聊了几句。 当我了解到他是因为月考考了第三被他爸打了一顿时,我的表情是这样式儿的。 之后我断断续续的了解到,他的父母对他极其严格,每日的作息以及学习时间都要严格按照父母的要求来,犯了错就会重重责罚…… 后来,我那个同学高考时因为精神压力太大发挥失常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学校。 再后来我就从另外一位朋友那里听到了他被退学的消息,他上大学之后开始迅速的堕落,沉迷于游戏、抽烟、喝酒,后来因为挂的学科太多被学校退学了。 再回到我们前面那个问题,为什么要自律? 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因为别人对自己的约束总有一天会消失,而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才是人获得幸福和自由的源头,我们终究要跨过他律的枷锁走向自律。 4 如何提高儿童的自律性? 1给他们有边界的爱 所谓有边界的爱是什么呢?这就又回到我们之前说过很多次的,也是我致力于推广给每一位家庭的管教方式:正面管教。 温和而坚定的去管教我们的孩子,并且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温和是指规范孩子时的态度,对待幼儿期的儿童,即使是去规范他们的行为,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 要知道,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去做正确的事,而非让他们受到伤害。 坚定是说要坚持原则,要前后一致,以身作则。具体操作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以下四个步骤: Step1. 认可和理解孩子的情绪。(温和)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先让孩子产生信任和共情,而不是一上来就指责孩子。 Step2. 陈述不能这么做的理由。(坚定)不要认为孩子不懂,所以觉得没必要跟他说。要像与成人沟通一样与孩子沟通。 Step3. 给孩子几个选择。(温和)让对方做选择题,这是成人世界也适用的沟通技巧。 Step4. 鼓励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坚定)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为什么要说正面管教能够锻炼孩子的自律性呢? 因为在正面管教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有自尊心的孩子,当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变高时自律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这是因为自尊水平高的人会懂得爱自己,会肯定自己的价值。一个觉得自己有价值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的。 2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第一点,不要试着去控制、去指导。你喜欢在你做事的时候别人在身旁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指手画脚吗?相信我,没有人喜欢这样,孩子也不例外。 试着让他们自己去主导自己需要完成的事,适当的给予指导和督促,而非一味的去控制,去威逼利诱。 威逼利诱最有可能后果就是当发号施令的主体,也就是你,不存在时,孩子就会更加的放纵。 第二点,就是要尽量避免制造竞争性的环境。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成长看作是一场比赛,我们喊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事实上,跟别人比这个事儿吧,是没有止境的。别说孩子了,大人不也一样吗?总有人比你成功,总有人比你幸运,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 在我们不断的让孩子去竞争的时候,会让孩子带着功利心去做事。他们在乎的是最后的结果,而非做成事情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就是培养内驱力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三点,挖掘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一个阶段迷恋某种事物,而这种迷恋刚好就是让孩子去拓展内在驱动力的一个契机。 我见过一个小男生,四岁左右,熟知市面上各种车的品牌,每回上课前都会给我讲述今天在路上看见了哪些车。 不仅是品牌,他还在爸爸的帮助下了解了交通规则,参观了汽车工厂,知道了汽车里有哪些零件。 这些东西有用吗?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大概用处是不大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智慧和思考的光芒。 当我们的孩子因为感受到乐趣而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他自然就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真正的自由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愿我们的孩子能学会自律,拥抱真正的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