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考秦兴中医院痛疼科,梁爱红医师 中医认为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古代先贤们用针刺治疗五脏六腑取穴的方法却有所区别。 人体五脏六腑的背俞穴和腹部的募穴和各脏腑病理上有密切联系,就是人体的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就在相应的俞、募穴,表现为压痛或敏感。所以当某一脏腑有病时,就可以用脏腑所属的俞募穴进行治疗。但是在取用时有所区别:五脏有病时,多取背部的俞穴;六腑有病,多取胸腹部的募穴。这种治病取穴的方法就是神医扁鹊《难经》所说的‘阴病引阳,阳病引阴’的理论。 因为五脏属阴,人体俞穴在背部属阳;六腑属阳,募穴在人体前侧胸腹部属阴。如肺经病变,出现咳嗽、多痰、胸闷等症状,可以针刺背部的肺俞穴;如胃病出现痛疼、呕吐,可以针刺腹部胃的募穴中脘穴。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治疗脏腑本身的病证,特别是背部五脏的背俞穴还适用于与脏腑有联系的器官。如肝开窍于目,刺肝俞可以治疗眼相关的疾病(如红眼病,视力);肾开窍于耳,刺肾俞可以治疗耳聋等耳部疾病;肺主皮毛,刺肺俞可以治疗皮肤病;心开窍于舌,刺心俞可以治疗舌痛和身体各处的痛…… 总之,五脏的背俞穴可以治疗心系统、肝系统、肾系统、脾系统、肺系统相关的疾病。大家可以搜集相关知识和资料。 由此可见古代名医的伟大之处,既给我们针刺治疗的思维理论方法,又给我们拓展治疗范围的方向。中医理论还是大有可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