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中亚草原上,曾经有数以百万计的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在其冬季与夏季栖息地之间迁徙游荡,集群的赛加羚羊可能是地球上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而我国新疆地区也曾是这个物种的重要分布地。 ![]() 武威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正在苜蓿地觅食的赛加羚羊(摄/蒋志刚) 赛加羚羊是一个古老的物种。赛加羚羊身披淡黄褐色被毛,腹部、颈部被毛为灰白色。冬季会长出密密短绒毛,以抵挡严寒。赛加羚羊头顶一双橙黄透亮的实心角,鼻骨隆起,鼻腔膨大,故又名高鼻羚羊。自史前时期开始,赛加羚羊就被作为传统狩猎动物,人们狩猎赛加羚羊以获得肉食、羚羊角和兽皮。赛加羚羊角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是一味名贵的药材,曾一度被广泛使用 。 ![]() 欧亚草原的赛加羚羊(图片来自公有领域) ![]() 武威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的赛加羚羊(摄/蒋志刚) 在执行国家基础性专项“中俄哈蒙边境地区特有动物及动物区系考察”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团队对新疆原分布区赛加羚羊进行了考察,试图解答下列问题:迁徙到中国的赛加羚羊是指名亚种还是蒙古亚种?中国赛加羚羊的历史分布区在哪里?有多大?为什么重引入的赛加羚羊种群增长缓慢?赛加羚羊在中国的适宜重引入地在哪里? 该团队最近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完成了该研究,博士研究生崔绍朋等在《科学报告》上发表论文 Historical range, extirpation and prospects for reintroduction of saigas in China 报道了他们的发现:历史上迁徙到中国的赛加羚羊是指名亚种而不是蒙古亚种。 中国的赛加羚羊历史分布区在比原来人们知道的大概区域,赛加羚羊曾经迁徙到天山以南的伊犁河谷、吐鲁番和甘肃内蒙古交界的北塔山、北山一带,其分布区比原来人们知道的大许多;甘肃武威濒危动物繁育中心位于赛加羚羊的历史分布区之外,当地并非赛加羚羊的适宜栖息地,这可能是为什么重引入的赛加羚羊种群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赛加羚羊在中国的适宜重引入地是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的保护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