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曾经最大的帝国,面积比元朝还要大三倍

 轻风无意 2019-01-17

大英帝国,或称不列颠帝国(英语:British Empire),是一个在16世纪至20世纪末间由英国统治的全球帝国,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帝国,最大领土面积曾达3,400万平方公里,首都为位于英格兰南部的伦敦。

世界曾经最大的帝国,面积比元朝还要大三倍

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此处为不同时代的重叠地图

16世纪,一般认为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瑞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但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并不代表英国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权,直到300年后的19世纪英国才做到这点。1500年到1600年,由于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英法百年战争中输给了法国,所以在欧陆几乎没有发言权;但是凭借著其专注于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所以反超欧洲第一个殖民国家葡萄牙,成为继西班牙、荷兰之后第三大的海军强国,同时也拥有了面积第三大的海外殖民地。此时,英国的国际地位依然不如殖民最大国西班牙、欧陆最强国法国、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者奥地利三国,但是已经成为在二流国家当中的第一把交椅。

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对法国发动第二次百年战争(1689年-1815年),与当时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争夺欧洲以外的海外霸权;这也是英国从不插手欧洲事务、转向积极干涉欧洲的起点。第二次百年战争并不是像第一次百年战争一样的单一战争,而是多次欧洲战争的集合体,其中英国刻意奉行“不断帮助法国的敌人、只要是法国的敌人就是英国的盟友”这一政策,导致这些零碎的反法战争加总起来的时间长达一百年。又由于1600~1799年代,原本第一位的西班牙帝国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衰弱姿态,于是英国趁机崛起,以非常快的速度扩张殖民地。英国先是在英荷战争中打败了有着贸易和资本,但是军队实力并不是很强大的荷兰;再接受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进思想;同时又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夺取整个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标志着在“海军上”英国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而在殖民地面积上成为仅次于西班牙的第二大殖民帝国。但是同时,英国也在海外战争中尝到了第一次失败,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输给了美国。不过总体来说,胜远远多于败,英国的殖民地还是在源源不断的增加,英国的国际地位也能和法国、奥地利等旧列强平起平坐,成为欧洲的一流强国;超越了原本比较强大但是已经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波兰-立陶宛等中型欧洲国家。

19世纪,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霸权如虎添翼。原本只能借着和法国敌对参与欧洲事务的英国,可以利用其独有的工业产品掌控的欧洲的经济命脉、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威慑弱小的欧洲国家。19世纪初期,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全部独立,间接导致英国成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时英国终于在“殖民地面积上”成为是欧洲以及世界第一。1815年,击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大英帝国彻底超越其他所有欧洲国家、一跃成为欧陆第一强权,在武力上只有俄罗斯帝国能和英国一较高下,但由于俄罗斯的经济和科技落后,所以英国成为欧洲霸主;也因为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数量最多、科技最发达、控制各个大陆的经济都市,而成为了主导地球发展的“世界帝国”。此时的英国属于欧洲五大列强(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之首,主导国际事务达1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为“不列颠治世”,又因为年值维多利亚女王统治英国的时代、所以又称“维多利亚时代”。由于帝国的领土、属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说法,所以被形容为继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2个“日不落帝国”。

20世纪,重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打败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陆军第一强国,而德意志帝国和美国所开启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冲击了原本英国在科技领域的最高地位,导致英国国力有所下降。虽然在军力和科技上显示出落后的迹象,但是在殖民地领域英国和她的老对手法国则扩张的比以往更加迅速,英法依然占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殖民地面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1年,由于战争的摧残,英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已经逐步被美国超越,但因为英国是对付德国的主要胜利国之一,根据巴黎和会托管了德国的殖民地,而达到殖民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当时英国的国土覆盖地球上25%的土地和25%的人口,成为“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广的国家”。大英帝国在世上传播英国的宗教、法律、制度、文化、科学、商业、语言,帝国霸权帮助英国本土实现惊人的经济成长,并使其在国际政治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也导致了世界性国际语言——英语的通行。

在一战和二战的“战间期”,英国国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帝国体量,再加上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政府最终于1931年宣布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和南非六个白人自治领在政治上的控制,自此英联邦体系开始逐步取代大英帝国体系。加上英国对执行地采取民主议会制度和精英教育的方式,导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民智渐开,接受了英国民主思想的各个殖民地开始反思英国的统治,并且谋求完全的独立。随着英国本土的民主发达,海外的殖民地(包含自治领也是)的受到英国教育的非欧洲人民想要自己决定其政府的政策与未来,包括议会全面选举。白人的自治领大多能够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以取得经济生产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亚洲的帝国殖民地却往往只是工业所需原材料(或农业产品)的供应者,所以这些国家即使在从英国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需要借着英联邦架构接受英国的帮助。

世界曾经最大的帝国,面积比元朝还要大三倍

今天英国仍拥有的海外领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英国国力日衰以及全球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大英帝国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逐渐瓦解,而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则标志着美国正式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国际事务领导者。英国的殖民地经历了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以印度独立为开始,英国的所有旧殖民地现在几乎都已独立,但独立后的英国殖民地大部分仍然为了增加自己的国际地位而选择留在英联邦之中。无论殖民地如何,英国都会宣扬她的议会民主制的优越性、并推荐给殖民地人民,但结果并没有全部成功(例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南非、肯尼亚、津巴布韦、乌干达)。今天,英国和她的大部分前英国殖民地国家组成一个国际性的组织英联邦,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英国无法在政治、外交及经济等各方面完全控制英联邦的其他成员,英国与其他英联邦成员国地位亦是平等,英国女王仅仅是英联邦的象征性元首,而其他英联邦成员甚至凭着自由意志可以做出反对、否决、对抗英国的决定。

到了21世纪,历史学家一般以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中国,作为大英帝国终结的标志。虽然英国的殖民化是以其自身利益为优先考量,也为殖民地留下更好的基础建设,但那主要是为了方便这些殖民地的货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国以满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让英国的工业产品更方便地运送到殖民地市场。另外,为了确保其统治的稳定,同时因为各殖民地内部民族的复杂性,在殖民地时,英国会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或者直接放弃对当地民族问题的解决而离开,使得像爱尔兰、印度、巴勒斯坦、津巴布韦、肯尼亚、苏丹、乌干达、伊拉克、圭亚那和斐济等国家在独立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民族冲突。最后,大英帝国的形成是400多年来贸易、移民与武力征服的结果,期间也有和平的商业和外交活动,是一个时代特定群体、文化、国际政治、贸易的总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